坐标:锦州市凌河区石桥子街道文昌社区
亮点:居民信任 警务室以民警命名
社区警务室一般都是以社区名字命名的,而以一名普通民警命名的社区警务室你见过吗?在锦州市凌河区就有这样一个警务室——“孙建设社区警务室”,这全是因为社区居民的信任,因为孙建设的付出,让社区平安,社区居民想以此来回报他。
孙建设是凌河公安分局石桥子派出所的一名普通社区民警,1995年,孙建设从解放军某部后勤部副部长的岗位上,转业到锦州市公安局凌河分局石桥子派出所,成为一名普通的社区民警。从警16年来,始终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最前沿,凭着“干什么工作都要干好”的韧劲,把一个秩序混乱的“大杂院”,创建成为省级平安社区。在日常工作中他勇于进取,不断创新,立足辖区实际,摸索出许多社区警务工作法,曾被授予“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为了进一步增强民警的荣誉感和责任感,2010年,锦州市公安局决定将孙建设所在的锦州市凌河区石桥子街道文昌社区警务室改名为“孙建设社区警务室”。
一个有着上千户居民、数千口人的社区,居民难免有舌头碰牙、勺子碰锅沿的时候,解决不好就可能激化矛盾。居民王某因工伤在家疗养,他养的狼狗扰民,邻里意见非常大,社区干部多次调解不成,几十户居民联合起来,想采取过激行为来解决。孙建设得知后,在认真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的同时,到王某家中耐心做王某工作,使他终于同意卖掉狼狗,化解了社会矛盾。为了让王某生活得更充实,孙建设还特意为他选养了一只小宠物狗,王某十分感动。现在,只要社区有活动,邻里们就请王某参加,他与大家相处得非常融洽。
凌河区石桥子街道文昌社区的群众说,有了孙建设,他们都放心。孙建设始终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他像对待家人一样,无微不至地照料辖区内的孤寡老人。每年的除夕,都会给孤寡老人包饺子,一起过年。社区内有一位姓陈的下岗工人,几年前患癌症去世了。他家住的是防震棚,老伴是植物人,儿子残疾。孙建设找到派出所一起向上级反映,为这个家庭解决了一套60多平的楼房。居民都相信他,外出时会把家中的钥匙交给他保管,辖区有个老人,存折、房照等有价证券就放在他手里,说放在他那里心里踏实。
作为一名社区民警,孙建设在日常工作中,摸索出许多社区警务工作方法。他的“入户走访五步法”和“实有人口五层次管理法”,非常方便了解社区居民情况。为了将社区情况存档记录,他又摸索出“一簿一录一图三查法”,每楼都建立了入户核查登记簿,每户居民的电话号码都登记在册,每季度核查一次,对数据进行更新。他积极整合民力资源,参与社会治安防范,组建了“4050”巡逻队、“四老”服务队和“夕阳红侦缉队”,负责社区的治安防范。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了志愿者的队伍。
社区居民杜大妈就是“夕阳红侦缉队”的队长,在孙建设的影响下,“夕阳红侦缉队”可是看家护院的好能手。有一天,正在巡逻的杜大妈发现一个四处瞎溜达的小伙子,“夕阳红侦缉队”的队员们觉得他不对劲,就第一时间把他围起来了。随后几名队员一问话,发现小伙子说话绊绊磕磕地,还驴唇不对马嘴,队员们就把小伙子送到了警务室。到了警务室,孙建设一问,发现这小伙子竟然是一个通缉犯,原本打算跑到锦州避风头,结果被一群老头老太太逮住了。“建设跟我们说毕竟精力有限,社区就需要我们这帮居民维护,你别说,咱这帮老头老太太还真挺有用。”回忆起那次“立功”,杜大妈笑得都合不拢嘴。
如今,社区警务室已经深入居民心中,社区居民共同参与治安管理,让社区警务工作更好地为居民服务。跟民警聊聊小区的治安状况,让社区警务室成为社区的守望者,社区民警成为居民的贴心人,让“治理”转变为“管理”,让公安工作与综治工作密切结合,更好地为百姓打造平安家园。(辽宁法制报 综治新闻部全体记者)
·辽宁日报:中国该如何参与构建国际文化新秩序
·辽宁法院系统首届文化节闭幕
·辽宁监狱系统促进执法公正 提高改造质量
·辽宁农村社区建设全景扫描
·辽宁锦州多措并举抓好旅馆业管理
·今非昔比“莫地沟”——辽宁抚顺棚户区改造纪实
·今非昔比“莫地沟”——辽宁抚顺棚户区改造纪实
·辽宁盘锦辽河口破获侵财案件22起
·辽宁阜新检察院开展法律宣传日活动
·辽宁盘锦兴隆台构建六大防控网络
·辽宁丹东开展“精品人民调解”创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