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文化惠民”创新社会管理 ——访上海市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宋妍
在新的时期条件下,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工作应该如何创新发展?如何在过去的基础上,更加积极深入地开展文化惠民工作?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上海市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宋妍。
文联是文学艺术界的联合会,聚集了戏剧、音乐、舞蹈、电影、美术等十多个文艺家协会。宋妍认为,文联是党联络、协调、服务文艺界的桥梁和纽带。今天,非常需要进一步地认识“桥梁”和“纽带”的丰富内涵。文联工作的创新发展,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开拓文联的社会功能。具体来说,不仅要以会员为基础,更好地提供个性化的分类服务,还要适应需求,拓宽视野,将服务的范围进一步拓展到社会文艺工作者乃至广大人民群众。
宋妍告诉记者,在最近召开的全国基层文联负责人研修班座谈会上,中国文联党组书记赵实对文联的功能有新的提法,赵实指出:“文联组织不同于党政机关,不是靠命令性、指令性的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而是在各级党委宣传部的直接领导下,依托协会,从轴心向外围辐射的圆形工作面。核心层是‘家’,即文艺家,文联要依托各文艺家协会紧密团结各艺术门类的艺术家;基本层是‘者’,即文艺专业工作者,通过协会服务到文艺专业骨干;外围层是‘飘’,服务文艺领域的自由职业者;辐射层是‘众’,培养开展群众性文艺工作的文艺骨干。”
从全国范围来看,上海在这方面的探索是积极的。六年前,建立了全国唯一的上海市演艺工作者联合会,有别于专家协会,扩大了文联与体制外文艺人才的联系。近几年,上海市文联通过各种渠道开展文化惠民,利用文艺专家资源,不仅广泛联系一批群众文艺骨干,也为人民群众办讲座、送演出、搞培训、组织创作,活跃社团活动;还在社区、乡镇建立文艺创作基地,在这些文艺创作基地里,艺术家们汲取了生活的养分,老百姓也得到了文化的浸润,获得了思想教益和精神满足。
当前,创新社会管理的探索不断深化,文化类社会组织的培育是一个亟待认真思考和实践的课题。宋妍认为,文联应该在以往做“文化惠民”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如何加强引导,加强联络和协调服务,促进社会文化组织健康发育和成长。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服务于区县和行业,从实际出发,发挥基层文联的作用,进一步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突出志愿服务和社会化服务的导向,在文化的旗帜下,凝聚社会、凝聚群众,在更高层面上,开展文化惠民。
今年以来,上海又新增了2家区县文联,17个区县中,已有杨浦、虹口、长宁、松江、青浦、嘉定、金山7个区建立了区级文联,还有一些区县正在筹建。有条件的行业如检察、消防等,也刚刚建立了行业文联。浦东陆家嘴社区还在全市率先组建了社区文联。宋妍说,按照中国文联关于加强组织体系建设的要求,今后,上海市文联将积极团结联络区县文联、行业文联和社区文联,深化合作共建机制,努力营造基层群众文艺社团的“温馨和谐之家”。
基层文联与群众离得近。宋妍认为,通过基层文联的垂直通道,市文联的专家资源、艺术资源也更易通达基层,以滋润心灵、陶冶情操为宗旨的文化惠民活动,将进一步显现社会效益。 (记者 张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