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在当前中国基层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的背景下,如何准确把握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角色定位,明确基层党建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关系,对于和谐社会管理体系的形成至关重要。
一、基层党建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逻辑关系
1、基层党建的职能
《党章》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正是通过各领域各单位的基层组织,党把广大党员组织起来,使党成为一个有统一目标、统一纲领、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整体。
2、社会管理的概念和目标
社会管理是指由政党、政府、社会团体、机构等社会多元管理主体,按照某种特定规则参与合作,共同管理公共事业,以追求最大化的管理效能,使其运转科学、有效、合理,以达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目的。
3、基层党建和社会管理职能的耦合
基层党建职能决定基层党的建设与基层社会管理工作密切相关,并在多方面存在着耦合点。一是党的基层执政与社会管理存在着工作对象上的重合性。二是党的基层执政与社会管理存在着工作方式上的互补性。三是党的基层执政与社会管理存在着工作内容上的一致性。
4、基层党建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角色定位
(1)基层党组织必须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这是由四个方面因素决定的:一是要确保创新方向明确。二是要确保创新步伐稳健。三是要确保创新资源充足。四是要确保创新影响深远。(2)必须以基层党建的创新引领社会管理的创新。一方面,以党建创新引领社会管理创新,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党建创新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必要条件。社会管理创新不仅在人、财、物的保障方面要加强,而且在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方面要有所突破。
二、东丽区基层党建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探索和实践
近年来,东丽区委、区政府科学探索城市化进程中加强基层党建和社会管理创新问题,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狠抓基层党建工作,出台了一系列创新和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的政策措施,基层党建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坚持把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着力点,自觉把基层党建创新引领社会管理创新结合起来,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管理体系。
(一)以“双轨并融”型组织模式促进社会管理创新。东丽区城市化进程中,大批行政村整体撤销,村民集中还迁。在村落格局被打破、“三改一化”尚未完成的过渡阶段,村民既与原村级组织存在利益关系,又有强烈的社区服务需求。这一“特殊”阶段,对于加强基层党建引领社会管理创新提出了新要求。东丽区委探索构建“双轨并融”型组织模式,破解了这个发展中的问题。在新市镇中新建社区组织和社区服务中心,同时继续保留原村级组织,负责推动拆迁还迁、产权制度改革和解决遗留问题。针对新市镇建设周期内分散居住的问题,区分从业相近、租住邻近、兴趣接近等类型,设立一批产业型、租住型、兴趣型党支部,以多维辐射的组织网络保持社会管理良好秩序。
·福建省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建设推进会在福州召开
·鄂尔多斯乌审旗创新举措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湖南日报:基层党建要始终突出作风建设
·贵州贞丰:基层党建工作有创新
·福建龙岩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打造城乡基层党建亮点
·郭声琨到梧州市就做好基层党建和维稳工作等调研
·郭声琨到梧州市就做好基层党建和维稳工作等调研
·山西召开市委书记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述职会议
·福建日报: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之举
·提高服务群众能力和水平是基层党建的中心任务
·内蒙古日报: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北京法院表彰优秀基层党建工作创新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