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淮川
一南一北两个地方晒财产,一个是广东佛山市顺德区。顺德区日前向社会公布《顺德区构建小政府大社会综合改革规划纲要(2012—2015年)》,规定从明年起,凡拟新提拔为副科级以上干部,一律须先接受审计调查,并向公众公开家庭财产等信息。一个是安徽省庐江县。去年开始试水的干部任前财产公示制度最近往前迈出一步:任前公示财产的范围扩大至正科级干部,并且晒财产的平台也拓宽至网络。(9月13日《长江商报》《江淮晨报》)
近年来,不少地方试水晒官员财产,消息每每传出都带给公众不少惊喜。但起初的新鲜感正在逐渐淡化,人们由欣喜变得怀疑,不少声音认为有些官员的财产公开并不真实,不如不晒。
随着公民权利意识的复苏与生长,对权力的监督渴望颇为强烈,民众不仅满足于官员简单地晒一晒财产,还有更高的要求,比如晒财产能否制度化甚至法制化?晒财产能否延至更高级别的官员?如果官员晒财产出现造假会有什么后果?此番,顺德区和庐江县晒官员财产的相关做法,或可给人们提供新思路。
首先,官员晒财产成了一种制度要求。从明年起,凡拟新提拔为副科级以上干部必须晒财产,这已被写入《顺德区构建小政府大社会综合改革规划纲要(2012—2015年)》,这说明晒财产已成为制度的刚性要求。如果相关纲要被顺德区人大通过,就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官员晒财产被纳入制度化轨道的积极意义,无需赘言。
其次,晒财产的官员级别逐渐在提高。庐江去年开始试水干部任前财产公示制度,当时要求副科级干部晒财产,如今任前公示财产的范围扩大至正科级干部。路要一步步走,步子要敢于迈下去,从副科级到正科级,从副处到正处乃至更高级别的官员晒财产;从干部任前晒财产,到现任的干部也要晒财产,逐步推行,有条不紊地推广开来,方能契合民众所期。“不怕慢,就怕站”,先从副科级干部开始晒没问题,关键是应逐渐提高晒财产的官员级别。
最后,对晒财产弄虚作假的官员应予以问责。庐江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胡邦开认为,网上公示更有利于引进社会监督。“希望有更多的市民加入到对干部的监督中来,如果他们瞒报、虚报个人财产情况,将直接影响到这次提拔任命。”只有让弄虚作假者付出代价,相关官员才不敢造假、瞒报。
中央党校教授林喆认为,严格意义上的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有三个环节:一是具有公示环节,二是对于申报内容进行审查的环节,三是对于谎报、瞒报行为进行惩治的环节。以此对照,可以发现顺德区和庐江县的做法综合起来看已经较为契合这三点了。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权力应该在阳光下运行。温总理把官员财产公开定义为“这是对干部手中权力的一个最重要的监督”,“最重要监督”这一表述,强调了在对官员的所有监督中,官员财产公开的地位和价值无可替代。期待官员晒财产的地方越来越多,经验越来越充分,为全面铺开提供有益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