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综治述评

不断创新社会保障管理

2012-09-11 15:34:0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湖北日报 

    社会保障管理,是政府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实现其他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及文化职能的基本保障与重要前提。社会保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目标确立之后,就必须对社会保障运转过程进行有计划的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达到既定的目标,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社会保障管理创新是指在现有的社会保障管理条件与水平下,立足当前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态势,运用各种社会资源,依据社会保障制度自身运行规律以及社会保障管理的相关理念和规范,研究并运用新的社会保障管理理念、管理知识、管理技术、管理方法和管理机制等,对传统社会保障管理模式及方法进行改造、改进和改革,并构建新的社会保障管理机制和制度,最终实现社会保障管理新目标的公共政策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社会保障制度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加强社会保障管理创新,推进社会保障体制改善,扩大公共服务职能,缓解社会矛盾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是“十二五”时期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善治理想目标的重中之重。社会保障管理创新既是政府职能实现的管理活动,也是政府履行职能的活动过程,是以社会保障管理的有效运行、科学操作为基本前提的,其目的在于保持社会保障管理的良好秩序,促进社会保障管理的公平与效率兼顾发展,最终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概括而言,社会保障管理创新的总体目标就是要举全社会之力,协调各方资源,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那么,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保障管理,提高社会保障管理能力,创新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机制,着力解决关乎百姓基本生活,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基础性、根本性问题,以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和充满活力,便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最终落脚点。

    社会保障管理创新本质上要求做到维护公平正义,促进安定团结,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加强社会保障管理创新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创新社会保障管理理念。

    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创新社会保障管理理念,注重制度设计的科学性与可持续性,继续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防止和纠正社会保障制度“碎片化”倾向,妥善处理新旧制度之间的衔接、过渡问题,重视社会保障管理服务内容的不断补充与创新,确保制度的公平正义与科学合理。

    第二,创新社会保障管理手段。社会保障体系内容庞大、纷繁复杂,涉及多方主体的切身利益,政府不能也不可能包揽全部事项,创新社会保障管理手段成为新时期对政府转变职能的迫切要求。具体来说,一是重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顺应市场规律,鼓励商业保险参与到社会保障体系中来,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同时,规范金融市场,明确社会保障基金投融资管理办法,切实确保社保基金保值增值。二是拓宽社会保障筹资渠道,集中全社会力量,鼓励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构建多元化的社会保障基金筹资平台。三是丰富社会保障管理载体涵义,利用网络等新兴媒介,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社区组织、公民个人等第三方力量的社会保障管理参与积极性,鼓励全体公民参与社会保障管理。四是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规范社会保障信息网络标准化建设,提高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水平。

    (作者:韩俊强 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博士)

[责任编辑:徐波]
相关报道

·陕西社保局局长谈社会保障卡:服务民生方便群众
·石家庄将发放50万张社会保障卡为第二张"身份证"
·中国社会保障事业十年发展回顾
·我国老年立法不完善 “入狱养老”触痛社会保障底线
·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初探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
·人保部:编织社会保障网 养老制度今年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