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云南

灾难无情 坚守有责
——云南彝良法院抗震救灾现场见闻

2012-09-11 15:10:1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9月10日一早,记者从昭通市赶赴彝良县,深入灾后现场和灾民安置点,并到受灾严重的彝良县人民法院和该院毛坪、荞山法庭进行了实地采访。一路上,地震造成的损失触目惊心,但彝良法院的干警仍然坚守工作岗位,并积极投入抗震救灾活动。天灾面前,人的力量虽然渺小,但那种不屈和乐观的精神,却深深地感染了记者……

    上午9∶30 洛泽河镇大寨村

    车从地势平缓的坝子驶入巍峨的群山,这里是当年毛泽东《长征》里所描绘的“乌蒙磅礴走泥丸”的乌蒙山系,青山绿水令人悦目,但一路上不断见到的从山上滚落在路边的巨石,提醒我们这是刚刚经历了可怕地震的灾区。

    车到半路,见路边停着一辆法院的警车。原来,这里是彝良法院的一个救灾工作点——洛泽河镇大寨村。高原炽热的阳光下,院长马永祥、副院长朱明春正率领几名干警在此调查灾情,安抚灾民。

    记者随着马永祥小心翼翼地走下公路下方陡峭的山路。

    见马永祥过来,几名妇女围上来,一边抹着泪,一边述说家里的困难。“党和政府会把你们放在心上,正在全力部署救灾工作。你们放心,你们以后的生活会安排好的,现在就是要克服一下暂时的困难,配合我们把受灾情况调查清楚。”马永祥耐心地劝说着。

    半山腰,一栋房屋垮塌了一半,半个屋顶斜挂在地上,另一半被一棵大树挡住才没有塌下来,屋内,衣柜、桌子等凌乱不堪。这是该村81岁高龄老党员胡开远的家。灾难面前,他却显得十分乐观,他正帮着朱明春一起劝抚村民。

    朱明春告诉围拢上来的村民:“千万不要冒险去屋里搬东西,财产重要,但生命更重要。我们会想办法帮助大家的。”

    随后,记者又随马永祥来到离大寨村不远的虎丘村,这里是由彝良法院负责的4个灾民安置点之一,也是最大的一个安置点。50多顶蓝色的救灾帐篷整齐地排列着,法院安排了12名干警在这里维持秩序、帮助灾民。几名干警和灾民一道,正在两排帐篷间挖排水沟。因为据气象台预报,今晚和明天将有大雨,为了不影响灾民的生活,他们力争在天黑前把排水沟挖好。

    离开灾民安置点,记者前往位于洛泽河镇的毛坪法庭。路上,记者突然听见车外一阵短暂的“嗡嗡”轰鸣声。

    上午11∶00 毛坪法庭

    到洛泽河镇后,记者才得知,刚才路上听见的嗡鸣声是刚刚发生的一次余震的声音。

    洛泽河镇背山临河,顺河而建的狭长街道旁,山崖峭壁耸立。走在街上,不时见到巨大的山体落石以及被石头砸坏的车辆。

    毛坪法庭是彝良法院此次受灾比较严重的两个法庭之一。记者来到法庭,看见法庭建筑的尖顶已经出现了一条比较明显的裂缝。

    庭长李忠一瘸一拐地走出法庭来迎接。9月7日下午他随彝良法院应急小分队前往救灾的过程中,不慎崴了脚,韧带拉伤,但他现在仍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法庭大楼共有14根承重柱,记者看到,其中有5根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裂痕,墙上的裂痕随处可见。“我们当时正在开庭,调解一个案子,强烈的震动把审判台上的标牌都震到地上了。”回忆起地震发生时的情形,李忠说。

    地震发生后两个小时,李忠和副庭长肖品莲立即响应马永祥院长的召唤,去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救人,只留下年纪比较大的审判员彭永芳值守。地震已过去3天,但法庭几名干警还没有回过一次家,虽然他们的家离法庭都不远。彭永芳家里受灾比较严重,家人告诉他,房子墙体开裂,瓦片几乎全掉,已经无法入住,但他仍一直坚守在法庭值班,没时间回家看一眼。

    据了解,洛泽河镇是此次地震受灾最严重的乡镇,死亡人数已达63人。就在离法庭不远的一座大桥边,山上滚落的石头砸死了两名行人,当天第一时间赶往救灾的李忠目睹了这一切。

    “大桥所在的这条路是通往重灾区的唯一道路,我和马院长一道,叫驾驶员把一名重伤员送到县城医院救治,我们则弃车步行,赶赴县政府的临时指挥部。当时道路阻塞,车辆已经无法通行,通讯也全部中断,余震不断,山上的石头随时会滚落,越往里走,情况越严重,我们三两成组,艰难地越过塌方路段,4个小时后我们到达八爪河电站所在的坝子时,在那从高山上下来避难的群众已达一千多人。”李忠说。

    站在桥上,看着浑浊汹涌的洛泽河和滚落河边的巨石,李忠似乎还沉浸在对当时的惨烈记忆中。

    下午2∶30 荞山法庭

    走了一段水泥路后,开始盘山,是坑坑洼洼的土路,这是通向荞山乡的唯一通道,滚落的山石和塌方随处可见。在彝良法院看了办公楼受损情况后,下午记者又赶往同样受灾严重的荞山法庭。

    “不可入住”——法庭门口贴着一张红色字条。这是9月9日云南省住房和建设厅经过调查勘验后贴上去的。这意味着法庭已经成为危房,但法庭3名工作人员依然坚守在这里。

    “这就是我们的家,我们走了群众就找不到我们了。”庭长李劲说。他在这已经工作了4个年头。

    法庭是1994年建成的,砖混结构,一共4层,其中一层和二层受损严重,墙体开裂明显,审判庭里的吊顶灯掉落了2个,房间里到处是掉落的石灰。

    地震发生后,李劲首先想到的是离法庭不远的荞山中学和荞山小学师生的安危,他们3人和乡政府的工作人员一道,迅速赶往学校进行疏散,1000多名师生安全转移,无一伤亡。

    地震发生当晚,县救灾指挥部得知荞山乡咪咡村有20多名群众受伤,急需救治,派来了5名医护人员,因为当时车辆缺乏,把这5名医护人员送到咪咡村的重任就落在李劲的肩上。当时已是晚上11点半,路又难走,山上随时有可能滚下石头,李劲驾着法庭唯一的一辆车把5名医护人员安全送到了目的地,为伤员的救治赢得了时间。回到法庭时,已是凌晨1点半。

    “职责所在,顾不了那么多了。”因为连日忙碌,李劲的嗓子已经嘶哑了。

    在法庭采访的时候,突然停电了,李劲介绍说,灾后因为电压不稳,停电是家常便饭了,不仅停电,现在法庭还停水,生活非常不便。但李劲和法庭的工作人员一道,依然积极配合乡党委政府,投入灾后分发物资、安抚群众等各项工作,并及时提供灾后重建的各种建议。

    和毛坪法庭的干警一样,自发生地震以后,李劲以及法庭另外两名法官张恩智、余俊波还没有回过一次家。

[责任编辑:季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