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专题> 聚焦执法公正专题> 媒体报道

无规矩不成方圆:解读杭州执法规范化的“杭标”

2012-09-10 17:56:5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民主与法制网 

民主与法制网 陈立庚

“‘杭标’在我们的实际出警、押解犯人和嫌疑人就医绿色通道方面都有详细的介绍和规定,用规范动作和流程极大地方便了我们执法规范化的操作,即实际又实用。”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绿色通道等候室,民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杭标”对他们而言既是规范,又是保护。杭州市公安局推出的“杭标”到底是什么,它有什么魔法让杭州民警人人读、人人学,它又是如何助推执法规范化建设和保障民警自身权益的?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来到杭州市人民公安局,为您解读“杭标”里的秘密。

“杭标”是什么?

2012年9月8日上午,记者来到了杭州市公安局,在公安局法制支队记者看到了规范人民警察执法办案的神秘“杭标”。

杭州市公安机关执法机关标准操作程序

其实“杭标”全称是《杭州市公安局执法机关操作程序》,该程序用科学、严密的方式将执法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精细化”的要求落到实处。“‘杭标’就是要用细节化的执法图谱倒逼执法规范化,使民警在执法过程中有标可依,极大地方便了民警的执法办案实践操作。”杭州市公安局副局长郭建伟向记者介绍道。

由于涉及警务保密原则,“杭标”的具体细节并不对外公布,但从书中记录的11种常发性案件的现场取证标准和审查证据标准、民警着装携装和执法执勤言行规范等一系列制度规范,将民警日常执法执勤工作中“常见”、“常用”、“常做”、“常出错”四个方面细化到每一张图,每一个动作,每一种规范,按照全面覆盖、急需先行、分步推进的总体思路,调动和汇聚全警力量推动“杭标”体系建设。

为什么要建“杭标”?

创新的“规矩”使“杭标”成了执法规范化方寸的框架,但当初为什么要创新建立“杭标”,建立一套规范化的执法标准出发点到底是什么?

杭州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郭建伟向记者详细解读航标

公安局副局长郭建伟介绍道,《杭州市公安机关大型群众性活动现场安全管理标准操作程序》等“杭标”规范71项的出台,主要解决长期以来民警在执法办案中“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的问题。由于“杭标”体系逐步涵盖到执法活动的方方面面,使法律法规和上级的要求、实战中的成功经验和创新成果、工作中的种种教训等内容,转化成了明确的工作标准和操作步骤,民警只要照此执法作业,就能达到中等以上的质量标准。

“杭标”的目的在于教会民警怎么样在实践中规范执法

“很多基层的一流民警经常因为工作表现突出,就变成了指导员,开始负责辖区内的指挥调度工作。这就导致了很多一线的办案人员为经验尚且缺乏的执法民警,而大部分的执法民警在工作经验多数是自己摸索、前辈经验和口口相传,”郭建伟说,“‘杭标’要解决的问题正是要将经验性的口口相传无缝对接到执法规范化的标准设立上,以规范的标准倒逼规范执法,真真正正将高标准、严要求的‘杭标’纳入执法规范化的工作体制机制当中,发挥标准的作用,带动执法的效果。”

除此之外,细化执法规范化标准的“杭标”在树立创新标准的前提下,用平白的语言、生动的图说、丰富的内容涵盖了日常执法环节的内容,使具体执法行为逐步做到了有章可循。

那又如何确保“杭标”有效实施?

在走访杭州市基层派出所后,记者发现平直说明性的“杭标”,确实回答了基层民警执法实践中最为棘手、也最为关心的“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这三个问题。那么,杭标的出台,怎么保证它的实施切实有效?

“为了提高执法办案民警的执法素质水平,我们大力推动了杭标的学习,”郭局长说,“‘杭标’成了杭州市民警的‘基本教材’。”

为了切实推广“杭标体系”,杭州市公安局不仅加强民警对杭标的学习还定期举办“杭标”执法能力培训。不仅利用简单直白的文字进行说明,还在每本书中配有直观明了的丰富图片,在培训教学中,还穿插音视频短片教育、案例讲解提升执法民警的办案水平。

为了保障“杭标”航行的更好、更快地贯彻执行,杭州市公安局又根据公安部《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阶段目标和成效标准》确定的总体框架,总结提炼杭州近年来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措施、标准、要求等实践做法,制定出台《杭州市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测评体系》。测评体系共设置9大指标、35项内容、59条标准,为全市公安机关全面、科学、合理评估执法规范化建设成效和发现自身不足和短板提供参考依据,建立起了检验执法规范化建设成效的“体检档案”。

在“杭标”的实施过程中,创新的“杭标”也在不断完善自身规范。随着《行政强制法》、修改后《刑事诉讼法》等新法的陆续出台,在规范执法、保障人权等方面对公安机关提出了更高、更严、更细、更具体的要求,杭州市公安局将贯彻落实新法作为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新着力点。特别是针对修改后《刑事诉讼法》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及时对照梳理出了4大类23小项具体贯彻落实任务,并通过任务分解表形式明确时间节点、工作要求,确定责任单位,要求全市公安机关在“新法”正式施行前完成准备工作,为正确、有效、及时、全面执行奠定基础,带动执法管理体系完善、发展。

“杭标”效果怎么样?

通过执法管理体系建设,不仅使基层民警做到了执法标准统一、流程控制严密、执法细节准确,初步实现了杭州市公安局对执法工作全方位、全过程的规范管理。

杭州市公安机关的执法标准——“杭标”

执法效果有了明显提升。长期以来,由于一些民警随意执法、粗糙执法,影响了执法公信力,尽管干得很苦而人民群众的意见仍然不少,甚至还因自身执法不规范引发稳定问题。通过执法管理体系建设,这种状况正在得到扭转。比如在溺水警情的处置上,过去经常受到群众的质疑,甚至多次引发群体性事件;2010年7月出台《处置溺水警情操作规范》以来,全市共处置溺水警情822起,成功营救溺水人员524名,即使溺水者不幸身亡,围观群众和死者家属也能够理解、接受甚至感激,社会效果很好。

执法动力有了民警基础。各项执法制度和“杭标”体系根据实战、实用、实效的要求来制定,充分听取基层单位的意见,最大限度符合广大民警的意愿,让执法管理的要求与民警执法工作的需求高度融合和对接,为推动执行奠定了基础。同时,明确了按规范操作的免责条款,给民警提供了“护身符”,有效缓解了民警“怕值班、怕出警、怕投诉”的心理负担。

诚如湖滨派出所的办案民警小阎说,“有了航标,上路执法、出警办案就更有底气了。”

[责任编辑:张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