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由不断增加的流动人口带来的系列问题对政府社会管理提出新的挑战。因此,创新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机制就成为政府不可回避的一项主要工作。如何创新流动人口的服务于管理机制?日前民盟云南省委建议,要推动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体制框架的构建与完善,促进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新型政策制度出台与落实,不断改进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模式,加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的法制建设,形成顺应云南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新体制。
云南省流动人口以农民工为主,其中以昆明市流动人口数量为最多。从昆明流动人口群体特点来看,流动人口呈现出规模逐年扩大,整体文化、就业层次较低,从事非正规就业比例较高,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数量较多等特点。流动人口群体在住房保障、子女教育、城市融入、就业及劳动权益保障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利益诉求,主要表现在:因户籍问题导致流动人口无法获得城市市民待遇;全省各机构不健全导致部门职责不明确,工作人员无编制,统筹协调难度大,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仍面临重重困难;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缺乏制度性保障,公共服务经费不足造成流动人口在子女上学、就业、就医等方面无法实现均等化等。
中央要求地方各级政府要将涉及劳动就业、计划生育、子女教育、治安管理等有关经费纳入正常的财政预算支出范围。然而民盟云南省委了解到,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云南省各地还没有将此项经费纳入正常的财政预算支出范围,造成服务管理经费不足,无法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为此民盟云南省委认为,要做到流动人口权益与城市居民均等化,最关键的是将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经费纳入省市及各区级政府的财政预算。与此同时,要将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纳入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形成以社区居委会为基础、社区及各类社会组织为载体、地方群众自治组织为骨干、流动人口为主体的服务与管理网络。
民盟云南省委指出,推进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工作是多方面的,但根据云南流动人口实际情况,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逐步推进流动人口住房保障权益、流动儿童教育权利、流动人口就业的均等化。要根据流动人口收入、家庭人数、贫困程度等情况,制定涵盖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房及限价商品房四个层面的阶梯式多层次住房保障模式,满足流动人口不同层次的住房要求。扩大公办学校吸收流动儿童青少年的规模,加大对民办学校的资金扶持及政策投入,提高民办学校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建立针对特殊儿童的救助服务体系,建议由政府出资建立贫困流动儿童助学金等,预防儿童失学、辍学。
民盟云南省委认为,民政、工青妇组织具有紧密联系群众的优势,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积极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做好流动人口问题调研分析工作,积极为党委政府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献计献策。同时,政府职能部门以及群团组织在开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中,要注重引入社会组织和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共同形成合力。要通过委托项目及购买服务等方式,提高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扶持相关社会组织机构在流动人口社区开展工作。(记者 陈树德)
·重庆沙坪坝区“三举措”管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鄂尔多斯市着力构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一盘棋”格局
·天津市首辆“流动人口管理服务车”在河东区推出
·陕西流动人口持1年有效期居住证可享受保障房
·广西将城镇流动人口纳入公共租赁住房供应范围
·海南省部署流动人口居住证服务管理制度试点工作
·海南省部署流动人口居住证服务管理制度试点工作
·山东夏津:开展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清理整治行动
·新疆伊犁公安边防支队派出所四项措施做好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
·内蒙古投入1200多万元实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成效明显
·结合新生代农民工的新特点 促进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
·石家庄市面向流动人口推出30余项均等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