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将再接再厉,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不断以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新成果促进公正执法、文明执法、高效执法。”9月3日,记者来到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以下简称二分院)实地采访,二分院检察长卢希对记者介绍了该院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据了解,自2005年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检院部署执法规范化建设专项活动以来,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建立起了“六动六式”工作格局,并在办理“央视大火案”、“黄光裕案”等一批大案要案中经受了实践的检验。
实践取得成效,二分院在北京市检察机关基层院建设考评中均名列前茅,连续五年被评为“首都文明单位标兵”;团结奋斗的集体培育出优秀的检察人才,多名同志先后获得“中国十大杰出检察官”,“全国十佳公诉人”,“北京市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国家级、市级“检察业务专家”称号。
措施一:制度牵动、治本式发展的执法规范化建设管理格局
二分院始终坚持从根本入手,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抓手。
在制度审查方面,出台实行《业务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确保各项规章制度内容规范、衔接顺畅。
在制度修订方面,2011年对建院以来141件业务规范性文件进行了系统梳理。
在制度创新方面,把部门建制和院级推制紧密结合起来,在北京市率先出台了《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公诉规范》、《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工作暂行规定》等文件,既填补了制度空白,也保证了相关案件的办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措施二:职责能动、顺时式发展的执法规范化建设运行格局
二分院在延伸检察职能、推进诉讼民主、开展透明执法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
该院着眼于促进社会矛盾化解,出台《关于加强和规范释法说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总结出九种矛盾化解方法和七种释法说理模式,成功化解引起广泛影响的车某上访案等一批重大信访案件,得到高检院和市委政法委领导的充分肯定。通过《检察建议工作管理办法》推动和规范检察建议的使用,该院探索建立行业检察联络室,并与中煤集团等7家单位签订合作共建协议,积极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在能动性推进执法公开方面,二分院在办理“央视大火案”、“故宫盗窃案”等案件时,及时发布案件信息、准确回应社会质疑,最大限度公开案件办理过程,积极开展检务公开、检察开放日等活动,建立宣传部门和业务部门的信息沟通机制以及舆情引导机制。
在能动性强化执法民主方面,今年6月份,就张某申诉案召开了北京市首例刑申案件公开听证会,并最终息诉罢访,成为全市的样本,
在能动性创新执法机制方面,该院实施案件质量ABCD分级考评机制,并依托“四个网上”办案信息系统,即执法信息网上录入、执法流程网上管理、执法活动网上监督、执法质量网上考核,实现了案件质量的全程动态监控。建立侦捕诉联动、反渎案件专职公诉人等机制,有效保证了案件质量,提高了办案效率。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典型案例。本网记者杨婕 摄
措施三:典型带动、渐进式发展的执法规范化建设推进格局
二分院始终坚持稳步推进,把典型引领作为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方法,以点带面促进发展。
2004年二分院在全国首开专业化办案模式之先河,成立了金融犯罪公诉组,在这一做法的带动下,目前已经达到了“专业化办案全覆盖”,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化建设模式。
继“中国十大杰出检察官”吴春妹等先进典型之后,今年结合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集中推出一批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促进了二分院干警规范执法意识和水平的全面提升。
措施四:品牌驱动、超越式发展的执法规范化建设创新格局
为推动检察业务管理由分散走向集约。二分院在北京市率先探索集约化案件管理模式,成立了“案件监督管理办公室”并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使得案件的管理模式更加统一科学、监督方法更加切实有效。自案管机构成立以来,统一收案千余件并进行严格考评,通过监控管理避免了出现办理瑕疵。
着眼于实现信访风险防控的整体性和联动性,该院设立了“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管理办公室”,创新“1246”工作模式受到高检院曹建明检察长的充分肯定。
为了对廉政工作实施信息化管理,二分院健全了“检察人员执法信息库”和“检察人员廉政信息库”,在北京市检察机关率先出台《检察人员非正常行为管理办法》,将检察干警工作生活中的异常表现纳入内部监督视野,实现了监督关口前移。积极开展人民监督员工作,加强代表联络工作,主动接受外部监督,把廉政风险降到最低。
措施五:内外互动、开放式发展的执法规范化建设深化格局
二分院推动搭建多种类型的对外交流合作平台,切实依托内外互动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不断深化。
2011年,该院组织召开了直辖市分院检察长论坛暨“检察机关诉讼职权与监督职权优化配置”研讨会,直接推动了其侦查监督部门诉讼监督组的成立,强化了诉讼监督。
为加强对外交流合作,该院搭建工作交流平台,统一执法标准,促进学习借鉴定期与其它执法单位研讨座谈,研究解决执法办案中的共性问题,创新检学共建方式,开展学者挂职业务部门副处长等工作,促进检察理论和检察实务良性互动。加大干部交流培训力度,扎实开展干部外派挂职锻炼、兼职检察教官等工作,促进干部素能提升。
措施六:协同推动、融合式发展的执法规范化建设保障格局
该院始终坚持全院“一盘棋”,把整合资源、充分协作作为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要保障,通过持续科学的队伍管理,梯次更加明显、配置更加优化,为执法规范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人力智力基础。
该院借助科技手段和网络信息技术,积极开展网上办案、远程庭审观摩、同步录音录像、指挥侦查等工作,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信息化应用体系,有效规范了政法干警的执法行为。
另外,该院还建立了北京市检察系统第一个电子证据实验室,与厦门美亚柏科公司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对解决执法办案中的技术难题发挥了积极作用。比如,电子证据试验室运用检索和修复技术,为一起自侦案件的顺利侦破排除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