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弓克
胡锦涛总书记在“7·23”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毫不动摇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
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要更加深刻地理解科学发展观在党的指导思想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增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奋勇前进。
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指导伟大的实践。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纵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富有理论创新精神的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经历了“三大历史时期”,实现了“四次历史性飞跃”。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三大历史时期”:
第一个历史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28年新民主主义革命长期曲折的斗争中,在正反两方面经验与教训的总结中,在成功与失败的反复比较中,逐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第二个历史时期,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丰富了毛泽东思想。
第三个历史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总结国际共产主义历史经验教训,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创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在改革开放30多年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四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毛泽东思想。
产生毛泽东思想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的探索,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以创造性的内容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系统回答了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中国式的革命道路,是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开辟了一条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新道路,这是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新贡献。
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使中国人民真正在世界站立起来。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在中国这样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度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由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同志是毛泽东思想的创始人,他的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正确地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贡献和历史地位,概括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为我们党在新时期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指明了方向和原则。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产生邓小平理论。
产生邓小平理论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国际社会主义发展经验教训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崭新实践中,找到了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创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指引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功。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它科学地把握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同志是“邓小平理论”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善于概括群众的经验和创造,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表现了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使中国人民真正富裕起来。这无论对中国还是对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的发展,无疑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第三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中,在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同时,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实践。江泽民同志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与时俱进,引领改革开放的航船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方向破浪前进,使中国强大起来。
第四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着眼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着力推动科学发展,认真研究和回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扩展理论视野,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形成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使中国腾飞起来。
胡锦涛同志是科学发展观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第二代、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深刻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经验教训,取得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党的“十七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而展开、而深化、而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勇于开拓、勇于创新的伟大成果,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必将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成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