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7·21”特大自然灾害中,房山区拱振街道渔儿沟村瞬间成了一片汪洋,不少老人和孩子被困家中。而曾经接受过红十字急救培训的村支书梁志全,利用避险逃生的背负法和担架搬运法,组织村民抢险队将群众安全转移。
事后,这位村支书由衷地感叹:从前学的急救知识这次可是管大用了!
今年上半年,市红十字会已完成初级急救员培训37450人,16区县约27万名市民参加了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培训。北京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工作指导中心主任金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市红十字会已在全市累计培训救护师资4332人次,培训初级急救员73.6万人次,救护知识普及教育惠及423.67万人。
当前,不可预知的火灾、地震、暴雨、交通事故等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考验着整个城市的应急体系。在危机事件的第一现场,经常会有伤者需要应急救护,而旁观者往往不敢贸然施救。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多数人缺乏科学急救知识和技能,当意外发生时,只能手忙脚乱或是眼睁睁看着伤者承受痛苦。
“黄金救治的时间是10分钟。”金辉说,在现实生活中,无论冠心病猝死,还是溺水等突然情况,都可能造成心脏和呼吸停止,患者的病情在几分钟之内就会发生巨大变化。也就是说,如果错过最佳抢救时间,即使救护车和急救医生赶到现场,也可能回天乏术。“灾难的发生不过在刹那之间,如果人们能抓住救命的黄金时间,就地取材,开展自救互救,就很可能为专业急救人员赢得时间,避免更多的悲剧发生。”
多年来,市红十字会一直不遗余力地开展各种急救培训活动,从开设急救培训班、举办自救互救公开课和普及讲座,到编辑发放《急救手册》、录制音像电视制品,在全市大力普及避险逃生和自救互救技能,有效提升了民众的应急意识和对突发事件的反应处置能力。
北京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工作指导中心成立于1998年。在短短14年间,该中心为首都培养了一大批关键时刻用得上的初级急救员。据统计,2006年培训初级急救员38053人,2007年培训93373人,2008年培训102918人,2009年培训127753人,2010年培训147217人,2011年的培训人数更高达131545人。
未来,市红十字会将制定下发《关于加强红十字救援队建设的指导意见》,力争做到每个区县都拥有一支懂急救知识、会急救技能,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靠得住的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街道、乡镇、社区和村里,还要试点建立以取得红十字初级急救员证书为主体的应急辅助队伍。此外,全市凡拥有30至50人的单位,也要设立1至2名取得急救员证的安全员。
“我们力争在灾难事故发生时,这些遍布在全市各个角落的急救员,能在第一时间发挥作用,带动大家开展避险逃生和自救互救。”金辉说。(记者: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