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志华
一个好的领导干部应该具备多种能力,其中之一,就是要有战略思维的能力。
所谓战略思维能力,是对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问题进行谋划的思考方式,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是从现象揭示本质、从局部把握全局、从当前看长远、从被动变主动的重要工作方法。纵观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史,古往今来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改革家、外交家等,绝大多数同时也是战略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长远者不足以谋一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等,都是先人留给我们弥足珍贵的战略思维遗产。
战略思维能力是一种大智慧、大谋略、大本领,是领导干部素质和水平的重要体现,要求领导者必须从讲政治、谋全局、顾长远、抓根本的高度,更加积极主动地做好领导工作。我们党历来善于战略思维,能够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准确判断内外形势,及时抓住战略机遇,妥善应对复杂局面,明确提出战略任务,适时实现战略转变,成就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丰功伟绩。
当前,我们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国内外形势日趋复杂、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凸显,如何迎接严峻挑战,抢抓历史机遇,维护好来之不易的发展局面,在激烈竞争特别是大国博弈中赢得主动,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一系列重大问题需要进行战略谋划。领导干部只有不断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以开阔的视野、博大的胸襟、敏锐的观察、深邃的思考,才能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总揽全局、深谋远虑,及时提出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
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学习和掌握。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战略思维能力本身就是一种理论思维能力,需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因此,领导干部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研究,着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素养和水平。只有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来辩证思考问题,准确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才能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和创造性。
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来源于党性修养的加强和锻炼。战略思维主要是管方向性、客观性的问题和长远性、发展目标性的大事。只有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才能把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因此,领导干部必须讲政治,讲政治才能看清目标,顾全大局,正确处理好局部和全局的关系,妥善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排除各种诱惑和干扰,在战略抉择面前作出正确、科学的决断。
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来源于知识面的扩大和拓展。战略思维作为较高层次的综合性思维形式,要求具有比较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结构。因此,领导干部既要具有胜任工作的专业知识,还应该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科技、金融、法律等各方面的学识,学习一切反映当代世界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知识。只有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认真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推进知识的不断积累和更新,才能促进战略思维能力提高。
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来源于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历史知识可以通过书本学习获得,但战略思维能力的提高必须依赖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可以使我们获得丰富的阅历,从而见多识广,眼界开阔,战略思维能力不是人天生具有的,它离不开社会实践。因此,领导干部要注重实践、勇于实践,善于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从丰富的实践中汲取营养,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科学把握客观事物发展规律,获得高超的战略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姚安县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