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分夺秒
打通“生命线”
王桂建 马 森
上月底至本月初,北京卫戍区某师官兵奔赴房山、通州等重灾区担负抢险救援任务,哪里有险情就到哪里,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以连续作战、不畏艰难的英雄气概,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壮丽诗篇。
“山上的受灾群众下不来,山下的救援物资上不去,你们来了,我们就看到希望了。”7月21日晚,北京卫戍区某师接到上级紧急开赴抢险救灾一线命令后,广大官兵纷纷主动请缨。官兵们刚赶到房山区张坊镇东关上村,一位老大妈就抱着一名战士的胳膊哭诉起来。该村通向外界的唯一通道被山洪冲毁,道路无法通行,村民围困其中,加上断水断电、通信中断,抢险救灾工作十分急迫。“群众需要就是最大的需要”,吴爱民师长带领部队,沿着崎岖的山路,冒着碎石随时滚落的危险,第一时间赶到受灾现场。
“一想起刚进村时村民无助的眼神,我身上便充满了力量,只想着尽快把道路抢通,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承诺!”操作手武小栋激动地说。
河道中的入口处有大量石块堆积,作业难度大,经现场勘察研究,抢险救灾指挥部决定,采取“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由外及里,快速抢通”的思路,先在河道内挖掘土方、石块,将垮塌公路留下的豁口“补上”,争取尽快抢通,然后在河道内较为平坦的地带用最短时间铺设临时“生命线”通道。一声令下,挖掘机、推土机等14台大型军用机械同时开工,道路“外科手术”开始了。
抢险救灾任务展开后,官兵们每天5时30分起床,连续工作10余小时,为节省时间加快救援速度,官兵就在救灾现场就餐,随即投入战斗。衣服上沾满泥巴,汗水湿透十几次,顾不上洗澡,舍不得休息,却没有人怨苦叫累。该师后方官兵一直纷纷请战,一线任务官兵却向前方指挥所表达了坚定的决心:“在这争分夺秒的紧张时刻,替换人员必然会贻误抢险救灾时机,我们熟悉情况,我们能顶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