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
小区一半绿地需为下凹式
昨天出台的新标准中,还提出多项新的强制性标准。
凡是涉及绿地率指标要求的建设工程,绿地中至少应有50%作为用于滞留雨水的下凹式绿地。新标准还提出,小区内的路面应高于绿地5到10厘米,确保路面的雨水能顺利地流到绿地中渗入和收集。如果路面设置了道牙阻隔雨水自然流入绿地,则要采取将雨水引入绿地的措施。
“经过实践,我们发现,铺设透水砖对雨水渗入作用比较明显。所以此次还规定,公共停车场、人行道、步行街、自行车道和建设工程的外部庭院,透水铺装率不得小于70%。”这位负责人说,住宅小区内的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广场两侧的人行步道也要采用透水铺装地面。至于小区内的机动车道,规划部门也鼓励采用质量好的透水砖来铺设。
【探访】
“7·21”奥体公园地面无积水
记者从规划部门了解到,此前北京已有多个工程建设了雨水控制和利用系统。
在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84.7公顷的总面积中,有22.64公顷是绿化面积,17.16公顷面积进行了透水铺装。地下还建设了9个雨水调蓄池,总容积达到7200立方米。此外,它的下沉花园还设置了蓄洪沟,可以调蓄1万多方雨水,渗滤、收集管网长60多公里。雨水经过下渗、收集后,可以回收再利用。
由于采用了多项措施,奥林匹克中心区的排水能力大于10年一遇。奥运后每年雨洪利用总量40万方,收集的雨水主要用于绿化、喷洒道路路面、冲洗广场等,利用率高达80%。
据介绍,在“7·21”暴雨中,截至22日2时,奥林匹克中心区附近降雨量为248.4毫米,大于城区平均降雨量,但地面却没有明显积水。
■ 保障
房山开建救灾永久安置房
三项目总建筑面积约59万平米,可安置灾民万余人
新京报讯 (记者汤旸 实习生金晶)昨日,位于房山区阎村镇公主坟村的救灾永久安置房开建,明年10月竣工后,可安置山区受灾群众4051人。此外,良乡永久安置房和青龙湖永久安置房将在10月开工,2014年竣工。
按最危险户优先原则
房山区山区人口迁移办公室有关负责人称,此次救灾永久安置房项目共3个,包括阎村集中安置房二期、良乡永久安置房和青龙湖永久安置房,面积约59万平米,总投资41.4亿元。该负责人称,2015年前还要完成阎村集中安置房三期、四期,及窦店、拱辰永久安置房建设,以满足3.3万人迁移入住。
有关负责人称,永久安置房将按照“最危险户优先”的原则,在北沟7个乡镇启动报名,按照“三级审核、两级公示”进行选择。
人均面积按35㎡计算
“安置房将采取优惠购房。”该负责人称,根据政策,人均面积按35平方米算,每平米2000元,超出此标准5平米内按成本价约五六千元出售,再超的面积将结合当地商品房价出售。此外,搬迁人员每人还将获得1.3万的补助。安置房户型从一居到三居不等。山区人口迁出后将农转居,并上社保。
此外,据了解,前日,丰台区1145间、22900平方米过冬用过渡安置房全部竣工,并通过验收,本周将交付使用。
■ 三项目具体情况
●阎村集中安置房二期
昨日开工,明年10月竣工。26.8万平米,其中住宅20.5万平米,学校、幼儿园、商业、邮电等配套公建6.3万平米,同步还将建设10条道路,长8.6公里。可安置山区受灾群众4051人。
●良乡永久安置房
10月动工,2014年竣工。15万平米,可安置3000人。
●青龙湖永久安置房
10月动工,2014年竣工。17.5万平米,住宅15.89万平米,可安置4400人。
·北京房山救灾永久安置房工程开工建设
·北京“7·21”暴雨灾后:政府广发预警 民众勤学自救
·北京公路灾后重建全面启动 188条公路明年底完成
·北京“7.21”灾后:政府广发预警 民众勤学自救
·北京丰台建雨洪利用工程 暴雨时保护2个村庄
·北京:雨后车牌不洗净上路可能会挨罚 变造号牌将重罚
·北京:雨后车牌不洗净上路可能会挨罚 变造号牌将重罚
·“7·21”特大自然灾害发生半月后探访北京异乡人
·北京7.21特大暴雨新发现遇难人员1名
·北京房山灾区安置房5日前将全部完工
·北京持续降雨 城市运行正常
·北京遭遇连续降雨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