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安徽

安徽深化“法律六进”服务科学发展

2012-08-23 09:08:36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今年6月,一场名为《珍惜幸福》的情景剧在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五里墩街道龙居社区广场上演,这是龙居社区与辖区内的颐和中学联合举办的演出。

    法制宣传以情景剧的形式在社区上演,这在合肥已不是第一次。

    自“六五”普法启动以来,安徽省不断深化“法律六进”工作,“法律六进”已驻进江淮大地的每个角落。

    法律送进社区

    今年3月,龙居社区与安徽金亚太律师事务所签订了法律进社区服务协议书。柳丰收等3名律师走进社区,至今已向社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50多次,来电来访咨询的更是不计其数。

    早在去年5月初,合肥市司法局就从市属律师事务所中选择了14名优秀律师,在3个社区开展“律师进社区”试点工作。律师采取定期“坐堂问诊”或不定期走访的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今年以来,“律师进社区”在合肥全市逐渐推开。

    合肥市司法局局长刘晓文介绍,近年来,合肥市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广泛深入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包括创建“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律师进社区”、“县干送法进社区”等。

    “把法律送进社区,就是为了教育引导社区居民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把社区矛盾激化率降到最低,把矛盾纠纷化解在社区基层。”刘晓文说。

    2011年,合肥市庐江县开展了历时一个月的“县干送法进社区”活动。来自庐江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的13名负责人分赴庐城镇13家社区,通过为社区居民上法制课、发放法律书籍和法律服务便民卡等方式进行普法宣传,与社区居民面对面交流。这种干部送法进社区、与群众面对面交流的活动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县干送法进社区”在安徽省还是首次。刘晓文透露,在“六五”普法期间,庐江县将每年集中开展一次“县干送法进社区”活动,并形成制度长期坚持下去,不断推进社区法治化进程。

    法律送进农村

    7月11日上午,当《法制日报》记者走进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县陶辛镇沙墩村大桥片农民普法活动室时,已有农民陆续过来看书。这个建筑面积180平方米的二层小楼,包括农民普法活动室、农家书屋、综治创安活动室、老年活动中心,是一个综合性农民活动场所。

    “农民普法活动室有棋牌室、阅览室,各类书籍报刊1200多册,其中法律法规书籍200多册。现在学生放假了,有的学生来这里不仅是给自己借书,也替父母借几本法律书看。”沙墩村村支书董跃进笑着说,现在的孩子们都很懂事,他们有时放学回家看到父母在打麻将,就会来这里借几本书给父母看,不让他们打麻将。有的年纪大的农民识字不多,就叫上孙儿来读给自己听。

    2010年以来,大桥片农民普法活动室共组织村民学法84次,接受送法入室42次,举办法制课3场,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及法律服务咨询3场,1500多人次受益。2011年大桥片农民普法活动室被评为芜湖市十个优秀农民普法活动室之一。

    “我深切体会到送法进乡村带给我们村民的变化。现在村里自觉学法、守法、用法氛围日益浓厚,邻里纠纷逐年减少,依法维权意识明显增强。”董跃进说。

    芜湖市司法局局长刘萍介绍,法律进农村是“法律六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2008年开始,芜湖市在安徽省率先开展了农村自然村建立“农民普法活动室”活动。到2011年底,芜湖市所有农村自然村农民普法活动室覆盖率达到100%。

    “农民普法活动室的创建,把法律真正送进了农村,送到了农民身边,同时也激励了村民学习文化、学习法律的主动性,丰富了农民的精神生活。”刘萍说。

    刘晓文介绍,合肥市针对农村普法实际,在“法律进乡村”活动中,不断探索,创办了农民工普法学校、培养学法中心户、编印“法律进乡村”漫画宣传手册等,不断提高农民学法用法的针对性,努力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取得了较好成效。

    法律送进学校

    “我在铜陵七中读了9年书,也上了9年的法制课。老师、交警、消防警官都给我们上过课。”安徽省铜陵市第七中学初三毕业生殷雄在法制课上学到了很多法律知识,有时间还会讲给父母听。

    “生动的法制课使学生对法律产生兴趣,让他们从小就学法知法守法。但法制课只是‘法律进学校’的一部分,近年来,铜陵市通过‘法律进学校’不断提升青少年法治观念和法律素质。”铜陵市司法局局长王祥生介绍。

    铜陵市“法律送进学校”的做法也是安徽省的一个缩影。据了解,“六五”普法以来,安徽省始终把青少年普法教育作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源头,以深化“法律进学校”活动为重要载体,不断创新形式和内容。

    据安徽省司法厅法宣处处长杨晏平介绍,安徽省立足于“两个课堂”建设,打造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实效工程。一方面,立足于学校课堂,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法制宣传教育渗透到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生理、心理成长过程中;另一方面,立足于社会课堂,不断拓宽普法渠道。目前,安徽省已经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610余所。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安徽各地先后举办模拟法庭33场次,组织2.7万余名学生旁听了案件审理,组织青少年罪犯现身说法、法治文艺演出等各类针对青少年警示教育活动达300余次,直接受众近7万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推进‘法律进学校’、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过程中,我们遵循青少年成才规律,把普法教育与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有机结合起来。”杨晏平介绍,首先是建立完善以“12355”为桥梁的宣传教育模式,依托安徽省内“12355”(青少年维权与心理咨询公益服务专用号码)青少年服务台,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目前,安徽省已经成立673支由法律志愿者组成的法律帮扶小分队。其次,逐步延伸青少年普法教育的覆盖面。为了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法制宣传教育,安徽省将留守青少年活动室建设列入重点民生工程。

    深化法制宣传

    据安徽省司法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六五”普法以来,安徽省不断深化法制宣传教育,突出两个重点。一方面,突出宪法等重点法律的学习宣传,安徽省已连续坚持4年,每年发布全省重点普法目录;另一方面,加强重点对象的普法教育。全省县(市、区)以上党委政府组织法制讲座2600余次,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各类法制培训2万余人,全省公务员参加法律知识培训达17万余人,全省县级以上政府全部配备法律顾问,法律顾问参与决策论证已经成为政府决策的必经程序,各级领导干部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得到提升。

    有数据显示,为深化法制宣传,安徽省已建立“六五”普法讲师团126个,开展宣讲1200余场次。举办普法骨干培训班,15000余名骨干接受了培训。此外,中小学法制副校长(辅导员)覆盖面达95%以上,截至2012年上半年,共建立起610余所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农民和农民工普法学校近5000所和法治文化广场(公园)140余座。

    据悉,在广泛开展主题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中,安徽省深化富有安徽特色的“江淮普法行”活动。从2009年开始,每年6月安徽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委宣传部、省人大常委会内司工委围绕一个主题,集中一个月的时间,分别从“普”、“宣”、“查”三块入手,以“万千百”为主要内容,共同组织实施“江淮普法行”系列活动。2012年的“江淮普法行”活动中,全省各地共组织了15400名普法志愿者开展“法律六进”活动,举办了1647场法制讲座和218场大型法律咨询活动,形成了浓厚的普法教育氛围。(记者于呐洋)

[责任编辑:庞佑军]
相关报道

·天津“法律六进”制度化实现法制宣传规范化
·山东:深化“法律六进”服务科学发展
·首都近千人参加法律六进法制宣传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