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花岗区和汇川区,各街道以社区阵地、社区文娱队伍、社区项目和社区活动为主体,以形成政府倡导、居民群众主导的机制为保障,建设社区文化阵地,成立群众文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提高居民的文明素质,推进“乐民社区”创建。
汇川区宁波路社区的邻里节已经连续举办六届了,在“邻里节”中,社区居民开展自编自演的文艺演出,参与丰富多彩的社区游园活动,举办家家参与、人人品尝的“百家宴”,社区居委会还在这一社区居民自己的节日里表彰了社区“好婆婆”、“好媳妇”、“好娃娃”、“好丈夫”和文明家庭、优秀党员、优秀社区工作者等。
红花岗区各街道办事处开展了以“与你同在,伴您同行”为主题的“欢乐进社区”系列活动,50余支群众文艺队伍,3000余名群众参加了活动;舟水办发动社区居民,展示自己才能,美化楼院,绘画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墙”,以增强居民文明意识;新店子社区创办了自己的社区报,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参与社区事,你说我谈”的建设平台;老城办每逢节假日都要组织各类居民开展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并利用纪念广场和各类体育设施,广泛开展体育健身活动,提高社区群众身体素质。汇川区航宇社区开展“微笑小屋”活动,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各社区还利用社区多功能活动室创办的市民学校、家长学校,定期举办法律、道德、健康知识讲座等,调动了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和凝聚力,让社区居民的生活更开心。优美的环境、精彩的活动,有力地推进了居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大提升,推进了文明和谐社区建设和基层文化的繁荣发展。
万里路街道办事处百艺社区建立起了一间20多平方米的图书室,重点解决流动儿童读书难的问题。图书室所有的硬件设施全部备齐后,管理人员从哪里来成了问题。得知情况后,社区居民周泰岳义务承担了此项工作,同时,以社区居民邹人绪、周泰岳为代表的“五老”志愿者,黄琼芳、陈瑶等为代表的大学生志愿者不计回报,加班加点投入社区图书的分类和电脑录入等工作,为方便管理图书,黄琼芳还组织其就读的浙江工业大学的同学们帮助社区录入信息并开发了图书管理软件。
插旗山社区党员周芳才爱好文艺活动,退休以后,她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动员社区50余名爱好文艺的退休党员干部和社区群众,组建了锣鼓队、腰鼓队、舞蹈队等文艺表演队伍,定期开展“送文艺下乡”、“送文艺进楼院”等活动,并多次参与市、区组织开展的大型文艺演出,先后获得“多彩贵州”舞蹈大赛红花岗区选拔赛优秀奖、市级腰鼓比赛一等奖等荣誉,在她的带领下,社区的文化氛围越发浓厚。
汇川区荷花池社区的特困户冉义东热泪盈眶地对记者说:“要不是社区医院给我们这么大的优惠,我患有子宫癌的爱人早就没命了。社区医院只收我们成本药价,爱人上大医院用一次药要花近200元钱,在社区医院只花了40多元钱。到现在我们还欠了社区医院几千元钱。”荷花池社区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站、劳动保障服务站、社区家政服务中心,搭建了爱心平台,长期开展“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爱心进社区”活动,社区服务站每年免费为社区300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体检,社区还给738户特困户发放医疗卡,让他们在社区医院就医时享受最大优惠。
早在2002年,汇川区上海路街道办事处创办的遵义市首家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为中枢,以各社区为服务店的两级服务网络,开展居民需求的如居家养老、民政事务、生育保健、劳动就业、医疗保险、妇幼保健、疾病预防、邮政服务、送水送气家政服务等便民服务项目,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几年来,挂牌成立了包括北京华联超市在内的爱心超市3个,爱心医院2所,建立残疾人康复点4个,开展残疾人“五个一”康复工程捐赠活动,为贫困残疾人提供置业培训、康复医疗、助学、解困、辅助器具等资助,让弱势群益树立生活的信心,感受到党的温暖。
社区作为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构筑“精神高地”的起点和落脚点,深化“乐民社区”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凝聚人心,激发动力。各社区以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积极向上的文明市民为目标,开展社区群众性的文体娱乐活动,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倡导求知学习,培养文明风尚,提高市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
黄正华是一名外来人员,刚到社区的时候,没有任何技能,一家人的日常生活非常困难,为了提高就业能力,改变生活现状,他利用社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资源系统地学习了水电安装和房屋装修设计等技术,成为社区家政服务队伍的骨干力量,在开展社区服务中获得了收益,改变了家庭生活困难的状况,而他在致富的同时,不忘与自己一同到遵义打工的同乡们,在他的帮助和带领下,由6名同乡组成的一支农民工便民服务队的身影活跃在社区服务工作中。
组织保障:红色遵义的民生情怀
将改革发展成果普惠于民,切实提高市民的和谐幸福感受,关键在干部。遵义干部常说这样一句话:要在改善民生上用真心、动真情、出真招,直面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市民有什么需求,政府就应当提供什么服务,这是和谐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也是为什么“四民社区”每项都以“民”为关键词的原因所在。
2005年4月,遵义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在城镇开展“四民社区”创建活动的意见》明确提出:“用三年的时间,在全市城镇开展以‘安民、便民、乐民、康民’”为主要内容的“四民社区”创建活动。全市各地党委、政府认真安排部署创建工作,明确创建目标,落实工作措施。
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都把“四民社区”创建活动作为推动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了组织领导机制,成立了各地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各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四民社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切实加大了创建工作的领导力度,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扎实推进,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镇街社区调研,多次组织召开社区建设的各种会议,分析和研究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帮助社区解决困难,有力地推动了各地城镇“四民社区”的建设和发展。
今年,遵义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四民社区”建设的意见》,《意见》中提出,到“十二五”期末,全市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社区居民、服务主体多元、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即:全市城区100%实现城市社区建设全覆盖,65%以上的县、区(市)实现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85%以上的社区达到和谐社区标准,努力把遵义建成“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市”。从今年起,市财政每年预算1000万元,市四家班子领导每人带资金20-40万元并整合市级部门资源具体挂帮到每个社区、落实到社区网格的民生项目。
夜幕降临了,社区广场上的音乐还在响着,拉家常的人还在说着,有唱有跳、有说有笑,在这一说一笑中,彼此的了解增加了,关系拉近了,和谐社区建设从这里起航了。群众一点一滴的小事促成了“四民社区”载体的形成。遵义市在农村以“四在农家”为抓手,在城市以“四民社区”为载体,就是要为老百姓排忧解难,变群众呼声为工作信号,为民谋福,全面提升城乡文明程度。
当每个居住在城市里的人,都能从油盐酱醋衣食住行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来自政府的关怀,这座城市的脉搏一定和他的市民心跳一起律动,这座城市的体温一定和他的市民一起凉热。
2009年,遵义市荣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2011年,遵义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文化名城,正舒展华美的画卷,跃入人们的眼帘。
(张荼蘼)
·聚焦中国社区建设路径:法治前提下才有和谐稳定
·内蒙古:强化社区矫正工作法律监督
·光明日报:应对失能人口,社区照顾势在必行
·湖北部署社区网格化管理推广“宜昌经验”
·贵阳市委书记李军:做强新型社区履行四大职能
·贵州贵阳:九十新社区取代街道办
·贵州贵阳:九十新社区取代街道办
·诸城市委政法委书记刘作勋:农村社区化下一步是就地城镇化
·山东诸城:社区化让农民生活如城
·贵阳经验:探索新型社区建设
·吉林:“三二六”模式保社区工作事事有人抓
·社区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