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房院落环境优美,绿树掩映的小巷平坦整洁。
清晨的湘江河畔,剑影扇舞,一群老者与朝霞一同舞动;黄昏的凤凰山脚,鼓乐交汇,年轻的心与夕阳一道欢歌,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画卷,这是文化绿荫中的靓丽风景。在遵义两城区的各社区,社区文化的蓬勃开展给名城送来了缕缕春风,营造了一种安乐、和谐、向上的社会氛围。
文明从社区开始,和谐从社区开始。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和重要细胞,社区管理和服务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遵义市红花岗区、汇川区以创建“安民、便民、乐民、康民”的“四民社区”创建为载体,社区你追我赶,成为这座城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机整体。 安民社区:结牢网底支撑城市和谐 平安是群众的期盼,平安的文明和谐的基础。
在红花岗区生活的居民,随时都能感受到社区为群众提供的细致服务,群众想到的、没有想到的,社区都主动想到了。
“叮铃铃、叮铃铃……”日前的一天,红花岗区北京路街道党工委党员志愿者安全护送队夜间值班室的电话铃声响起。
“你好,这里是社区夜间安全护送……请稍等,我们马上到达您所在位置护送您回家。”一次安全的护送,让居民享受到了平安、踏实。
针对辖区居民夜间出行往返的安全,红花岗区北京路街道办事处成立了专职安全护送队伍,在街面显要位置设立“安全护送岗”,辖区居民只要拨打便民热线求助,社区安全护送员就可提供夜间护送陪伴,为晚归居民当“保镖”。安全护送温暖了寻常百姓的心,“这真是为我们老百姓做了件大实事,以后晚上进货,回家就放心多了!”家住北京路社区经营小卖部的龙大妈说道。
汇川区大山社区将热心公益事业的居民编入“四会八组”,帮助社区开展扶贫帮困、环境整治、治安维护、失足帮教等工作,老党员任学烈、李富龙长期无偿支持社区各项工作,航天社区自发成立了100多名党员组成的义务巡逻队,长期维护小区治安。下雨了,楼上的大嫂来按门铃,关照把晾在阳台外面的衣服收回来;钥匙挂在大门上没带走,二楼邻居发现了,会站在楼道口等主人一个多小时……
这样的故事,在延安路街道办事处的社区几乎每天都会发生。众所周知,延安路街道办事处辖区地形复杂、治安严峻、下岗失业人员多、困难户多、居民文化素质相对低……是“社区一家亲”,让这块和谐土壤滋生了如此多的动人故事。
围绕“人防、物防、技防、意防”等“四防”体系,红花岗区、汇川区以增强居民群众安全感为目标,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在两城区构建起“1+N”防控体系,做到街道有人巡、楼群院落有人守、背街背巷不留死角,形成了公安机关打击、人民群众防范的局面,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社区盗抢案件的发生。
汇川区某社区连续保持17个月零发案的记录,并有贵州省唯一以社区民警名字命名的社区警务室——世栋警务室。
按照“每个办事处一个派出所”、“每个派出所一组视频监控系统”、“每个社区一个警务室”、“每条小街巷要害部位一个治安岗亭”、“每栋居民楼一扇电子防盗门”——“五位一体”加强物防、技防设施建设,夯实治安防范平台。目前,两城区已安装视频监控探头3000个,基本覆盖两城区大部分公共娱乐场所等特殊行业及金融系统;在66所城区学校大门口安装视频监控探头并联入“天网”系统,城区主要街道和治安复杂地段视频监控报警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设立社区警务室80多个、修建治安岗亭200多个、安装居民楼防盗门2万余扇。全区已创建安全文明小区242个,安全文明院落500多个。
汇川区新舟社区共有居民11000多人,老人就占了2000多名,其中又有70人为独居老人。他们中有的无经济收入,有的有经济收入但无儿无女,有的儿女不住在身边。为了让老人安度晚年,社区成立了“爱心家庭养老院”,让好邻居与70位独居老人“认亲”。
“四民社区”的发源地——红花岗区插旗山社区,有50户空巢老人和残疾人家中都安装着一个状似报警器的呼叫设备,大家都把它叫做“居家宝”。这是社区为了在居民急需帮助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为居民排忧解难而开发利用的远程呼叫系统救助服务。当社区居民急需帮助时,只需按下呼叫器按钮,社区值班室将会准确显现预先已编好的家庭号码,在10公里范围以内,值班人员都能够迅速识别求助家庭的具体位置,立即开展救助工作。
现在,红花岗区进一步加大了投入力度,在8个街道办事处和近郊3镇全面推广“居家宝”,实现全覆盖;在8个街道办事处和近郊3镇加大工作力度,组建完善了社区服务队,搭建好社区信息平台,“居家宝”便民服务平台的投入使用,极大地方便了社区鳏寡孤独等弱势群众的日常生活。
红花岗区首个“农民工公寓”,位于延安办雷台山社区,在这里,记者看到几张干净整洁的床铺和摆放整齐的书桌。寝室旁则是棋牌室、书法室、电子图书阅览室等娱乐场地。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只需要出具身份证,就可以免费入住,并享受这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与此同时,社区还免费为入住的农民工进行就业推介,以便他们能早日找到合适的工作。创建“农民工公寓”是社区探索出的农民工管理工作的新举措,除了为进城农民工提供这一居住和生活的良好环境,社区还将把所有入住的农民工纳入社区居民进行管理,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我们生活在社区,享受着‘阳光服务’,感到是那么温馨和幸福。”汇川区航天社区的一群居民乐呵呵地说。
汇川区洗马路办事处实施了家居养老服务的“金拐杖”工程,组建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施“金阳光”工程,利用优势资源,实施“四点半”工程,组织大学生志愿者、社区离退休教师,帮助解决困难职工、经商家庭、忙于生计的居民、进城农民工照看子女的问题,解决他们四点半放学后老师管不到、父母无力管的教育断层问题;实施“金百合”工程,开展各类群众性体文体活动,以社区为单位,以增强居民之间沟通、了解为目的,各社区还坚持每月一次的主题活动,受到了居民群众的欢迎。
各社区还公开选举社区党支部、居委会成员,成立社区居委会议事协调委员会,落实居民代表会议制度,居民自己的事自己决定。当年,上海路街道办事处53%的社区推行了无候选人的“海选”,公开选举了居委会班子成员。要求各社区凡是涉及居民利益的重大事件,召开居民代表大会表决货居民大会投票决定。
航宇社区要在航天六区原门球场处建社区群众文化广场和占用一块约50平方米的绿化地建室外健身场,就事先向居民张贴项目建设公告,并召开居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提高了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推进了社区居民自治。同时,也妥善处理好了项目建设,“赞成”与“反对”不同意见的矛盾。
在北京路街道环城路社区居委会,有这样一个小院,院内大小房间分设着“爱心药房”、“爱心粮油副食品配送点”、“邮政代办所”、“便民工具百宝屋”、健身室,虽然地方狭小、条件简陋,但是让很多居民,特别是困难居民倍感温馨。这是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的一个缩影,映射出了“小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道,好事办在家门口,温暖送到人心头”的和谐社区景象。
·聚焦中国社区建设路径:法治前提下才有和谐稳定
·内蒙古:强化社区矫正工作法律监督
·光明日报:应对失能人口,社区照顾势在必行
·湖北部署社区网格化管理推广“宜昌经验”
·贵阳市委书记李军:做强新型社区履行四大职能
·贵州贵阳:九十新社区取代街道办
·贵州贵阳:九十新社区取代街道办
·诸城市委政法委书记刘作勋:农村社区化下一步是就地城镇化
·山东诸城:社区化让农民生活如城
·贵阳经验:探索新型社区建设
·吉林:“三二六”模式保社区工作事事有人抓
·社区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