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党报视点

广西日报:建设“边关文化名城”

2012-08-14 14:42:4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广西日报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作出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壮乡风格、和谐兼容的民族文化强区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紧密结合实际,突出地域特色,着力建设面向东盟、富有独特魅力的“边关文化名城”。

    1 树立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建设“边关文化名城”的责任感紧迫感

    建设“边关文化名城”,是发挥崇左区位优势、提升沿边开放水平的迫切要求。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崇左由对外开放的末梢一跃成为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最前沿、南新经济走廊上的重要节点、中国面向东盟的桥头堡。努力建设“边关文化名城”,是推动崇左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际贸易合作与竞争的重要举措。

    建设“边关文化名城”,是发挥崇左文化资源禀赋、提升城市软实力的迫切要求。当今,文化软实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崇左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大力推进“边关文化名城”建设,真正把文化发展作为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才能在未来发展中赢得先机。

    建设“边关文化名城”,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维护边疆和谐稳定的迫切要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需要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也需要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建设“边关文化名城”,对于不断满足边境地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让边境地区人民过上更加富裕文明的幸福生活,维护边疆和谐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 突出工作重点,找准建设“边关文化名城”的突破口

    强化高地意识,建设共有精神家园。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边疆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园。建设“边关文化名城”,首先要深刻认识文化的价值,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教育群众,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广度拓展。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弘扬广西精神、争当时代先锋”为主题,全面开展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活动,实施市民素质提升行动计划。加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重大民族文化工程,推进一批重大文化设施项目建设。完善提升市壮族博物馆,大力推进市民族文化艺术中心、传媒中心、体育中心、影剧院、图书馆、群众艺术馆等文化场馆建设。县(市、区)进一步完善文化馆、图书馆等基础设施,创建一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镇、示范村(社区),形成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有文化站,建制村有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文化服务体系,在更宽领域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强化精品意识,彰显民族文化特色。把生产更多更好的文化和文艺精品作为建设“边关文化名城”的重要任务。实施“一部好电影、一部好电视剧、一首好歌、一台好戏、一个好品牌栏目、一部好文学作品”的“六个一工程”,组织创作生产一批文化含量高、艺术表现强、社会影响大、体现时代特色、展现崇左形象、鼓舞人民进取的优秀文化精品。

    强化市场意识,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促进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载体。能否发展一大批符合沿边产业发展方向、适合开放型外向型经济发展要求的特色文化产业,关系到沿边地区崛起的快慢,也关系到沿边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坚持把培育市场主体作为基础工程;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重要载体,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工程,建设与本地资源相关联的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和优势产业集群;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关键举措,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一平台,多层次、多渠道组织举办文化产业招商活动;坚持把产业融合发展作为重要途径,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

    强化品牌意识,打造崭新城市形象。崇左的德天跨国瀑布、花山岩画、白头叶猴等,是具有成为国际品牌潜质的、不可复制的天赐资源。要充分利用这些独特的资源,做大做强“五大”文化品牌。即:以陆路东盟国际商务文化(壮族歌坡)节、中越庙会为标志的国际民族文化艺术节会品牌,以左江岩画、天琴艺术为标志的民族民俗文化品牌,以友谊关、连城要塞为标志的边关历史文化品牌,以德天瀑布、明仕田园、白头叶猴、弄岗自然保护区为标志的山水生态旅游品牌,以“中国糖都”、“中国锰都”、凭祥红木、天等指天椒为标志的区域特色资源品牌。

    强化人才意识,赢得核心竞争优势。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把建设一支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作为建设“边关文化名城”的首要战略。实施“五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着力培养文化专业人才、文化技术人才、文化创意人才、文化经营人才和懂经营、善管理、精文化的复合型人才。创新和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坚持用事业激励人、用待遇吸引人、用感情凝聚人,使各类文化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活。

    3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为建设“边关文化名城”提供强大保障

    抓组织领导,构建良好工作格局。把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摆上重要位置,牢固树立“抓发展必须抓文化、抓文化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把文化建设作为评价发展水平、衡量发展质量和考核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纳入党委、政府目标考核体系,与其它工作一起规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一起督查。

    抓政策跟进,优化文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准入、文化税收、文化开发政策,健全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有关政策,放宽政策准入条件,扩大市场开放度,鼓励个人、企业、外资、社会团体进入国家政策法规准许的文化领域,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研究设立文化发展专项基金,推动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

    抓投入保障,确保文化发展经费。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各级财政每年投入的增幅确保不低于本级财政当年实际收入的增幅,文化事业发展资金和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年度预算应逐年增加。同时,注重优化投入结构,提高投入效率。

    抓机制激励,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建立文化建设考核机制,组织开展“文化强县”评选活动,设立“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奖”,建立文化发展扶持基金,使文化发展活力充分迸发。

    (作者:中共崇左市委宣传部学习组)

[责任编辑:季上平]
相关报道

·云南省启动“法制走边关”活动
·党旗耀边关 广西凭祥在创先争优中促边境和谐发展
·热情服务四方客,边关奏响平安曲
·江西日报:不可忽视文化在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
·发扬求真务实精神 繁荣发展法院文化
·用文化之钥开启警民“心门”

·用文化之钥开启警民“心门”
·山西:从群众需求出发建设法治文化
·国民“安全文化”课亟需“恶补”
·丰富文化内涵 助推科学发展——深圳法院文化建设侧记
·河南日报:大力提升文化的创新能力
·坚持走文化强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