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均质——
共享文化公共服务“阳光”
炎炎夏日,建德杨村桥镇的综合文化中心格外热闹,乒乓球室、台球室、室内健身房、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每天都有百来号人来这里休闲娱乐。
这个占地7000多平方米的四层崭新大楼,原本是当地镇政府的办公楼。去年,镇里决定腾出这幢地处集镇中心的大楼,“让位”给群众、“让位”给文化,机关干部则搬往地段较偏的新城,租房办公。
杨村桥镇文化站站长周继寿自豪地说,镇里13个行政村也都建成了文化室,“文化享受一点都不输城里人”。镇里组建的群众军乐队,每年外出演出就有40多场;排舞队、健身队等更是一年到头活动不断。
目前,和杨村桥镇一样,杭州所有乡镇都按省级标准建成了综合文化站;社区和村文化活动室已建成2241个,覆盖率74.6%。随着杭州“十五分钟文化圈”在城乡各地逐步构建,有望实现文化设施村级“全覆盖”。
在杭州,城乡统筹的重心,越来越从产业发展、村镇建设等“硬件”,延展至文化惠民、社会保障等“软件”。使民生投入、公共服务在城乡之间真正达到均等、均质。
杭州的“区县协作”机制,也不仅在产业发展上协作,更推动社会各个领域的联动,规划、党建、城管、教育、卫生、环保等逐一纳入协作范畴,打通城乡之间“经络”。
不仅要保证“有书读”,更要“读好书”。为了填平教育公平这条横亘城乡之间的“鸿沟”,杭州创新组建城乡教育互助共同体,包括学校互助、名师共享、课题合作、人才培养、学生活动等协作机制。目前,杭州共有755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加入互助共同体。
社会保障方面的城乡一体,也在杭州率先“破冰”。从去年起,杭州实现医保“一卡通”,原来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也统一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无论是主城区居民,还是农村村民,到杭州各大医院看病真正享有“同城待遇”。
(记者 王慧敏 江南)
·嘉峪关经验:推行城乡一元化户籍管理制度
·新郑经验:推进服务民生城乡一体化
·网格化管理:强化城乡社区服务的“助推器”
·湖北:养老保险,统筹城乡广覆盖
·嘉峪关:城乡户籍一体化具体做法是什么
·乌鲁木齐城乡困难群众最高可享受5万元临时救助
·乌鲁木齐城乡困难群众最高可享受5万元临时救助
·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顶层设计
·诸城城乡统筹推进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深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 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围绕城乡一体化转变乡镇职能
·诸城构建城乡一体化社会管理服务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