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党报视点

湖北日报:农村劳动力流动路径分析与建议

2012-08-14 14:09:46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湖北日报 

    新十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把大别山区、武陵山区、秦巴山区等11个连片特困地区作为国家新一轮扶贫攻坚主战场。我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将幕阜山连片特困地区也纳入新十年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至此,我省有31个贫困县分别纳入了大别山、武陵山、秦巴山、幕阜山四大片区区域发展计划。由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一个重要环节是充分做好劳动力资源的文章。本版刊发的4篇报告,主要利用统计数据,从农村劳动力资源转移的角度分析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一系列路径问题。

    农村劳动力流动现象和所涉及的农民增收脱贫、技能培训、权益保障及衍生出的“三留”(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等问题一直以来倍受社会广泛关注。《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要求,把在扶贫标准以下具备劳动能力的农村人口作为扶贫开发工作主要对象。为此,我们对湖北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相关统计数据作了分析,发现以下几个问题值得特别关注。

    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组织化程度

    2011年,大别山片区乡村常住人口453.19万人,其中:乡村劳动力资源272.82万人,从业人数254.94万人,占乡村人口的56.25%。从最新统计数据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呈现出以下明显变化。

    一是外出规模稳定增长。2011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达127.92万人,较上年增加3.49万人,增幅为2.80%。

    二是务工收入增幅明显。2011年,外出务工人员月收入超过千元的占79.69%,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占到39.71%,较上年度提升了9.27个百分点。

    三是从业环境显著改善。2011年,大别山片区外出务工人员遭雇主拖欠工资人数占打工总人数的1.77%,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7.52个百分点;享受劳保补贴人数则较上年同期上升了20.50个百分点。

    四是社会保障意识逐步增强。外出务工人员与雇主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达到37.90%,较上年同期增加了15.05个百分点;参与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保险的人数均较上年同期有不同幅度的增加。

    建议:一是加大对外出务工人员就业的组织和引导。加强对本地劳务中介市场的规范和管理,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组织化程度。二是搭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在外出务工农民的密集地提供异地跟踪维权服务。三是加大对本地就业岗位的劳动权益保障和从业环境改善力度。加大对农村外出务工密集岗位的劳保督查力度。

    进一步扩大省内就业

    统计数据显示,大别山片区劳动力资源占乡村人口比重为60.2%,从业人员占劳动力资源比重为93.45%,利用率高全省0.6个百分点。2009年以来,我省外出务工人数逐年下降,省内县外和县内乡外的打工人数逐年上升,农村劳动力回归本地务工和创业的趋势已然呈现,这与我省投资环境不断改善,企业用工需求激增不无关系。与全省比较,大别山片区外出务工人员回流的趋势并不明显。

    建议:一是大力培植市场主体。以发展优质农产品板块基地和加工业、纺织服装、钢构、汽车配件、建筑材料、医药和旅游业等特色产业为重点,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建设。二是不遗余力“种企业”。发挥大别山片区的交通区位优势,吸引更多沿海企业落户和投资落地。三是着力改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环境。加快劳动权益保障体系建设,使更多农民选择在家门口打工。

    提升外出务工人员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

    2011年,大别山片区外出务工人员中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占59.40%;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16.11%,剩余劳动力转移趋势与他们自身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较低的矛盾较为明显。

    建议:由劳动保障部门分层次的抓好各类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教育、科技、建设等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团体利用各自优势资源,组织有针对性的特色培训项目;扶贫部门继续推进“雨露计划”改革,将受益对象从中级职校生拓展到高职类学生,以满足更多转移对象的层次需求。在“十二五”每年300个重点村的整村推进中,拿出不少于30%的资金用于贫困户能力建设。

    优化外出务工人员从业结构

    从大别山片区从业人员占三次产业比重和地区生产总值构成看,从事第一产业人员比重为37.03%,约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创造了约占地区总量四分之一的GDP。大别山片区农业劳动力从业比重过高,农村劳动力资源仍有进一步开发转移的空间。

    建议:一是加快大别山片区城镇化步伐,提升特别是中小县市的综合承载力,实现转移与扩容良性并进。二是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极力打造与大别山片区农业种植相配套的稻米、茶叶、板栗、药材等现代化农业龙头企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农村农业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三是着力构建更有包容力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关注城市的外来务工群体问题,对城镇落户的,要保证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对暂不具备落户条件的,要下大力气解决他们当前在劳动报酬、子女上学、技能培训、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社会保障、职业安全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四是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

    (执笔:杨朝中 余毅)

[责任编辑:季上平]
相关报道

·四川省推进新农村建设综述
·全国人大常委会:应重点做好农村养老保障工作
·“农村社区”成中国时髦词汇 建设面临诸多问题
·山东诸城:"五化"模式推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
·甘肃拟制定农村公路条例 推行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
·建设幸福新家园打造和谐新农村 探访社会管理创新“绵竹模式”

·建设幸福新家园打造和谐新农村 探访社会管理创新“绵竹模式”
·辽宁台安:“六大创新”维护农村平安
·诸城政法委书记:农村社区化下一步是就地城镇化
·安徽霍山推行信访代理服务基层农村党员群众诉求
·诸城政法委书记:将农村社区建成现代化新型社区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交费有哪些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