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综治述评

评"三项重点工作":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的六个关键点

2012-08-12 11:14:5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社会管理创新是“三项重点工作”之一。作为其重要内容的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在全国上下创新社会管理不断升温、提速、增效的背景下,沿用老办法、套用老经验已明显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加强和创新流动人口的管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更加紧迫,更值得冷静思考、认真研究。笔者认为,外来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应抓好以下六点:

    区分对待,明确“重点”。要坚持“管住了人就管住了治安”的理念,以“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以车管人”为有效抓手,对常住人口坚持户籍地管理,强化信息录入、核查、清理、变更、维护,通过面对面的宣传、管理,做到常住人口底数清、情况明、控得住、管得好;对流动人口要坚持流入时空与流出时空、居住地点与劳务市场、责任民警与管理对象、公安机关与相关部门等 “四个对接”举措,资源共享,齐抓共管,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益,消除管理盲点。同时,要建立以动制动管理机制,在提高发现率、在控率和处置率上下功夫,实现分类化管理、轨迹化掌控,严防漏管失控。

    扬优借势,巧用“支点”。针对流动人口在异乡普遍热衷于以原籍老乡为生活依存氛围这一特点,应该巧妙地利用之,化劣为优,为我所用。可以企业、工厂为单位,组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由雇工单位负责人任组长,并从流动人口中挑选出若干名责任心强的人为成员,负责工人与单位的沟通、协调和服务工作。同时针对流动人口的“同乡”情结,以户籍所在地为基础,成立流动人口监督管理和互帮互助小组,配合派出所和单位管好同乡务工人员,维护好外来人员的合法权益,从根本上减少外来人员在社会治安和市场竞争双重压力下铤而走险所出现的“同乡结伙”型犯罪案件的发生。

    严管稳控,扫除“盲点”。针对当前城乡接合部家庭式、店面式的出租房屋大量增多但基层派出所又无法逐一掌握的实际,各基层派出所应按照旅馆业管理的“四实”要求,核实地点、核对时间,做到门牌清、房间明、床位定、时间准、入住人员明确、入住信息准确、入住实时掌握,以方便派出所的清查和管理。同时,结合《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要求,积极督促出租户主到派出所登记,变过去由派出所找群众办理登记手续为群众主动到派出所办理。

    以人为本,抓好“源点”。派出所要积极通过加强与治安大队、劳动保障局等有关部门的配合,依法打击侵害外来人员合法权益的行为。切实强化责任区民警的日常治安检查责任,对外来人员务工、居住的工地、煤矿、企业等重点区域和场所进行不定期走访和清查,努力为流动人口创造安全、舒心的居住环境,增强外来人口的安全感,努力减少负效应和对立因素。同时,强化服务意识,为流动人口尽可能地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热情为他们排忧解难,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并通过热情服务,教育和督促他们遵纪守法,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的行为。

    广采信息,掌握“要点”。要切实加强流动人口信息采集,依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服务站、警用地理信息等多项平台,拓宽信息采集渠道,提高流动人口信息的采集率、录入率。同时,外来人口流入地、流出地公安机关要就其诸如户籍、前科、流动情况等信息进行充分的交流共享,使流入方能够全面掌握流动人口的历史背景。

    创新渠道,开辟“网点”。要根据网络时代的新特点,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与外来人口管理和创新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充分借助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介,通过开通“网上派出所”、“网上警务室”等途径,或借助民警微博、QQ群等网络工具,积极搭建与外来人员的联系新平台,让新手段赋予管理工作新的生命力,增强群众工作的亲和力、实效性。

    (作者:袁渝 江西省赣州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民警)

[责任编辑:王苗苗]
相关报道

·天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散襄军:让流动人口工作生活更有尊严
·石家庄联盟街道成立流动人口计生协会 实现自我管理
·北京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流动人口从三管变三为
·深圳经验:让流动人口逐步融入城市
·人口计生委:流动人口稳定性增强 家庭化迁移成趋势
·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流动人口近2.3亿

·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流动人口近2.3亿
·中国流动人口稳定性增强 家庭化迁移成为趋势
·新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日趋完善
·湖北:流动人口持居住证可申领保障房
·贵州出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条例 持居住证可申请办理常住户口
·拉萨市近期将正式启动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