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政法英模

山城里“飞”出的办案能手
——记重庆市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处检察官徐燕

2012-08-12 09:00:2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检察日报 

    她,历时3年艰苦抗诉,终使一起标的额达数千万元的民事申诉案获最高人民法院改判,挽回国有资产损失2800余万元,创下重庆检察机关历史上的3个第一。

    她,年方33岁,却已经成长为院里的民行办案能手和业务专家,连续3次被评为重庆市优秀公务员,两次获评重庆市检察院先进工作者,去年又被共青团重庆市委授予“青年尖兵”荣誉称号。今年6月她被高检院荣记个人一等功。

    她就是重庆市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处检察官徐燕。

    一起抗诉案创下“三个第一”

    2008年,徐燕接手了一件非常棘手的大案,这是一起历时十余年的民事诉讼。

    早在2000年,重庆市雨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就因房屋联建、房屋置换以及借款抵押合同与中国农业银行重庆市分行发生一系列诉讼,后经重庆市几级法院的数轮审理,判决农行赔偿3994万元。

    败诉后,农行方面不服判决,不断向有关方面反映情况。2008年3月,重庆市检察院接到高检院督办通知,经初查发现,部分案件法院判决确有错误。

    在审查过程中,徐燕发现该案涉及判决裁定多,法律关系繁杂,背景资料匮乏,监督起来难度非常大。但是这起系列纠纷案影响波及全国银行业,如果检察机关处理不当,容易引发严重后果。怎么办?困难没有吓退徐燕,她采用了超常规的工作时间和办案方式。

    以往民行检察官受理案件,多从卷宗中发现“破绽”,而徐燕改变“坐堂办案”的做法,多次主动到农行调查了解情况,找相关证人核实。一开始,农行方面对此系列案获改判的信心并不足,配合也不积极,徐燕耐心向有关领导解释检察机关的抗诉监督职能,分析法院判决存在的问题,使农行重获信心,主动与检察机关协调沟通。

    “硬着头皮,走破脚皮,磨破嘴皮”是徐燕形容自己当时调查案情时的状态。为了应对案件中各种错综复杂的法律关系,她深入研究了30多部法律法规,自费购买了金融学、房地产等多个专业领域的书籍,业余时间都用在了给自己“充电”上。通过学习钻研,她很快成为涉案领域的半个专家。有一次,在跟银行方面的工作人员交换案情意见时,该工作人员听了徐燕的表达后,由衷地感叹:“想不到你比我们还专业!”

    3年时间里,徐燕深入细致地分析和梳理了上万页的审判案卷和申诉材料,查找了双方当事人11年来数以千笔的资金往来记录,以及上万张各种单据凭证,这些光看一遍都令人头疼的证据,她硬是一本本啃透,一页页推敲。

    农行重庆分行法务部的负责人难忘这样一个场景,有一次去徐燕的办公室,看到她娇小的身躯被一摞摞厚厚的案卷包围,“她已经进入一丝不苟的忘我状态,连我站在她旁边都没察觉到。”

    在办理此案的最后几个月里,徐燕放弃了所有的休息日,也正是由于超负荷的连续工作,她患上严重的带状疱疹,刺痛难忍。但她咬着牙坚持下来,医院输完液回来继续一头扎进办公室。同事问她:“你为什么这么拼命?”而徐燕只是笑了笑:“案子到我手里,我就得负责!”

    2010年1月,对农行系列申诉案的审查意见明确形成,徐燕交出了4万余字的审结报告。高检院全部采纳重庆市检察院的提抗意见,并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抗诉。2011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对检察机关抗诉的三起案件全部进行了改判,该案也创造了重庆市检察机关民事抗诉案件历史上的“三个第一”:第一个被最高人民法院直接改判的民事提抗系列案件;第一个改判总金额最大的民事系列抗诉案件;通过民事抗诉挽回国有资产损失金额第一高的案件。

    案件办结了,但徐燕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从如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加强完善内部监控等方面,向农行发出详细的检察建议,农行对检察机关的建议及时作出回复,对检察官严谨务实的作风钦佩不已。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一大特点是细微繁琐,涉及的法律政策庞杂繁复,处理起来头绪很多。

    徐燕的业余时间干得最多的,就是看书。她涉猎的书很广泛。在她的书柜里,既有《侵权责任法热点解答》、《行政诉讼证据案例与评析》等专业书籍,也有悬疑、推理、侦探小说。

    与徐燕共事几年的同事朱振喜说,“她是一个很聪明、很智慧、很有心的人。”朱振喜发现,徐燕每次办案都要查阅大量相关书籍,遇到与案件相关的部分书页,她都会折起来,用提前准备好的小纸条做好标记,夹在书中间。

    “每办一起案件,就像拉扯一个孩子,要全身心投入。要想履行好职责,首先要有过硬的法律功底。”徐燕常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几年来,她撰写的两篇典型案例被高检院民事行政抗诉案例选摘编,论文两次入选全国直辖市民行检察论坛,并作大会发言。她参与制定的《关于加强民事行政检察暨法律援助工作的协作意见》,受到高检院和司法部的一致肯定,并被重庆市委采纳。她在工作中积极发挥带头和创新作用,民行处同事陈里说,“徐燕就是我们身边的榜样。”年轻的她,现如今已成长为重庆检察系统的民行办案能手和业务专家,入选重庆市检察院民行业务人才库。

    因为工作出色,2006年,徐燕被借调到高检院民行厅工作。一年时间里,她圆满完成厅、处安排的各项任务,其中办理的许志勇与桑建新借款纠纷不抗诉案,为了查明二人之间争议的40余万元究竟是借款还是投资款,徐燕仔细研究原审卷宗,从一份份证据中寻找蛛丝马迹,逐渐理清了这一发生近10年的案件的脉络,并最终认定不宜抗诉。徐燕撰写的近万字审结报告,说理充分,点评到位,服判息诉效果好,得到了高检院领导的批示表扬。

    成功调解“堵气官司”

    从高检院借调回来,徐燕行李没几件,但却托运回来整整一麻袋法律专业书。她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办一起案件,都要补充相关知识,买许多书。

    正因为有了扎实功底,徐燕办起案子来才能腰板挺直,有底气。

    在一篇体会文章中,徐燕这样写道:“学法用法,为百姓讨公道,是一件快乐的事。面对反映强烈、裁判不公的案件,更要敢较真,敢负责。”

    11年来,徐燕在本职岗位上,经受住了权力关、金钱关、人情关的考验,抵挡住了各种威胁和压力,办理民事案件100余件,提请抗诉案件80%被法院采纳。

    2009年,徐燕承办重庆铜梁县腾越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诉重庆石川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拒不支付工程款一案,法院判决石川公司支付工程尾款80余万元。石川公司不服判决,申诉至检察机关。

    徐燕走访相关单位,石川公司方面坦言:“我们就是气不过铜梁建安公司扣着办证的资料不给,所以才拖着工程尾款,哪怕官司赢了,我们也不会给钱!”

    原来,双方当事人矛盾的症结在于合作后期,种种摩擦导致彼此的不信任和不满,双方都在怄着气。看来,要做到案结事了,决不能简单地就案办案,应从双方的需求出发解决问题。

    “只要真心对待,就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徐燕重新调整思路,开始耐心地做双方的工作。上门释法说理、电话沟通交流、穿着湿透了的检察服,在重庆闷热的夏天里,徐燕记不得跑了两家公司多少趟。最后,当事双方感动了,也想通了:要解决问题,不能光靠打“堵气官司”。在检察机关的协调和主持下,双方坐到了一起,达成和解协议。

    重庆市检察院政治部主任杨平说,“徐燕经办的案件,普遍能达到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她是重庆检察机关青年检察官的杰出代表,也是重庆这支优秀民行检察队伍中的一员。”

    徐燕,正如她的名字一样,像一只轻盈的燕子,在这支优秀的队伍里,徐徐飞向蓝天。(作者:王地 沈义)

[责任编辑:庞佑军]
相关报道

·山东临沂:应用案件管理新模式办案效率提高30%
·最高检将推动建立非法干预办案行政问责机制
·安徽研讨改进执法办案模式 积极准备刑诉法实施
·北京东城检察院:办案区专设医疗救治通道
·浙江:探索转变执法办案方式
·吉林检察提出强化执法办案

·吉林检察提出强化执法办案
·评判法院办案的好坏应以老百姓的口碑为准
·淳安警方力求办案效果社会效果双赢
·上海法院全面推广法官智能辅助办案系统
·武汉警务改革提升办案效率
·天津政法委:把办案当做维护公平正义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