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历时3年艰苦抗诉,终使一起标的额达数千万元的民事申诉案获最高人民法院改判,挽回国有资产损失2800余万元,创下重庆检察机关历史上的3个第一。
她,年方33岁,却已经成长为院里的民行办案能手和业务专家,连续3次被评为重庆市优秀公务员,两次获评重庆市检察院先进工作者,去年又被共青团重庆市委授予“青年尖兵”荣誉称号。今年6月她被高检院荣记个人一等功。
她就是重庆市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处检察官徐燕。
一起抗诉案创下“三个第一”
2008年,徐燕接手了一件非常棘手的大案,这是一起历时十余年的民事诉讼。
早在2000年,重庆市雨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就因房屋联建、房屋置换以及借款抵押合同与中国农业银行重庆市分行发生一系列诉讼,后经重庆市几级法院的数轮审理,判决农行赔偿3994万元。
败诉后,农行方面不服判决,不断向有关方面反映情况。2008年3月,重庆市检察院接到高检院督办通知,经初查发现,部分案件法院判决确有错误。
在审查过程中,徐燕发现该案涉及判决裁定多,法律关系繁杂,背景资料匮乏,监督起来难度非常大。但是这起系列纠纷案影响波及全国银行业,如果检察机关处理不当,容易引发严重后果。怎么办?困难没有吓退徐燕,她采用了超常规的工作时间和办案方式。
以往民行检察官受理案件,多从卷宗中发现“破绽”,而徐燕改变“坐堂办案”的做法,多次主动到农行调查了解情况,找相关证人核实。一开始,农行方面对此系列案获改判的信心并不足,配合也不积极,徐燕耐心向有关领导解释检察机关的抗诉监督职能,分析法院判决存在的问题,使农行重获信心,主动与检察机关协调沟通。
“硬着头皮,走破脚皮,磨破嘴皮”是徐燕形容自己当时调查案情时的状态。为了应对案件中各种错综复杂的法律关系,她深入研究了30多部法律法规,自费购买了金融学、房地产等多个专业领域的书籍,业余时间都用在了给自己“充电”上。通过学习钻研,她很快成为涉案领域的半个专家。有一次,在跟银行方面的工作人员交换案情意见时,该工作人员听了徐燕的表达后,由衷地感叹:“想不到你比我们还专业!”
3年时间里,徐燕深入细致地分析和梳理了上万页的审判案卷和申诉材料,查找了双方当事人11年来数以千笔的资金往来记录,以及上万张各种单据凭证,这些光看一遍都令人头疼的证据,她硬是一本本啃透,一页页推敲。
农行重庆分行法务部的负责人难忘这样一个场景,有一次去徐燕的办公室,看到她娇小的身躯被一摞摞厚厚的案卷包围,“她已经进入一丝不苟的忘我状态,连我站在她旁边都没察觉到。”
在办理此案的最后几个月里,徐燕放弃了所有的休息日,也正是由于超负荷的连续工作,她患上严重的带状疱疹,刺痛难忍。但她咬着牙坚持下来,医院输完液回来继续一头扎进办公室。同事问她:“你为什么这么拼命?”而徐燕只是笑了笑:“案子到我手里,我就得负责!”
2010年1月,对农行系列申诉案的审查意见明确形成,徐燕交出了4万余字的审结报告。高检院全部采纳重庆市检察院的提抗意见,并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抗诉。2011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对检察机关抗诉的三起案件全部进行了改判,该案也创造了重庆市检察机关民事抗诉案件历史上的“三个第一”:第一个被最高人民法院直接改判的民事提抗系列案件;第一个改判总金额最大的民事系列抗诉案件;通过民事抗诉挽回国有资产损失金额第一高的案件。
案件办结了,但徐燕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从如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加强完善内部监控等方面,向农行发出详细的检察建议,农行对检察机关的建议及时作出回复,对检察官严谨务实的作风钦佩不已。
·山东临沂:应用案件管理新模式办案效率提高30%
·最高检将推动建立非法干预办案行政问责机制
·安徽研讨改进执法办案模式 积极准备刑诉法实施
·北京东城检察院:办案区专设医疗救治通道
·浙江:探索转变执法办案方式
·吉林检察提出强化执法办案
·吉林检察提出强化执法办案
·评判法院办案的好坏应以老百姓的口碑为准
·淳安警方力求办案效果社会效果双赢
·上海法院全面推广法官智能辅助办案系统
·武汉警务改革提升办案效率
·天津政法委:把办案当做维护公平正义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