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地方要闻> 重庆

重庆:管理服务中心覆盖乡镇

2012-08-12 10:03:1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记者 徐伟 实习生 李春光

    随着一辆公交车缓缓停靠,重庆市渝北区双湖路社区春天花园沸腾了。

    7月31日,在春天花园小区门前,正排队乘车的居民何大芳喜笑颜开:“停驶半年多的682路公交车终于恢复了,我们出门又方便喽,多亏了社区的顺心工作室。”

    何大芳口中的顺心工作室是渝北区双湖路社区社会管理工作中的一个创新举措:社区居民碰到难事、烦心事,可以直接到社区的顺心工作室反映问题。双湖路社区居委会主任李真云介绍说,682路公交车恢复就是在顺心工作室的帮助下,社区协调建委、市政、安监等多方负责人与社区居民进行了面对面商议,最终满足了社区居民的要求重新设站。

    “社会管理的重点难点在基层,但活力源泉也在基层。”重庆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学普近日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专访时说,近年来,重庆一直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突破口,今年,重庆市明确提出,力争在一年内在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建成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实现社会服务管理一体化。

    一站式服务大厅高效便捷

    自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渝北区社区服务管理模式逐渐获得了居民认可与支持。

    在渝北双湖路社区,记者看到宽敞的“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里人头攒动。在就业失业服务、医疗社保办理以及人口与计划生育等标示牌下,工作人员正忙碌着为每一个前来咨询办事的居民答疑解惑。

    李真云说,为有效提升基层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水平,今年3月以来,社区精心打造了“一室两厅三平台”,即设立顺心工作室、便民服务厅和群众议事厅,还有爱心超市、幸福家庭与平安社区。目前,便民服务大厅共为群众办理各类事情4615件,18930人受益。

    “创新社会管理,就是要把居民的感受作为工作的‘晴雨表’。”渝北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吴钰鸿告诉记者,面对城市居民结构的复杂性和群众利益诉求的多样性,必须要为辖区内居民提供优质服务,让群众感到基层工作者没有懈怠。

    重庆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综治办副主任袁勤华介绍说,重庆建立的社会服务管理中心,纳入了综治、信访、法庭、警务、民政、计生、教育等多种力量,进行统一受理、集中分流、限期办结和跟踪回访等工作,高效便捷回应或解决群众诉求。

    志愿者推动公众广泛参与

    江北区富力海洋社区61岁的退休人员汪宣桂是“稻草人”少年儿童守护计划的志愿者之一,每天下午四点半准时到花市路口,为同创国际小学的学生安全过马路护航。

    被小学生亲切地称为“马路天使”的汪宣桂笑着对记者说,这没啥,力所能及的就做。其实,像汪宣桂这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仅江北观音桥辖区内就11支志愿者队伍,4000多名志愿者。

    为调动群众积极性参与社会管理,江北区委政法委副书记白伟正介绍,江北不仅搭建了志愿者联盟这一活动平台,还推出了志愿者服务积分制。志愿者的服务时间可兑换积分,达到一定标准后能享受一系列延伸产品或礼品,从而增强志愿者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要努力开发志愿服务自身的造血功能,达到‘以活动养活动’的良性循环状态。”白伟正说,成立志愿者联盟就是要让供需双方及时得到调配组织,从而保证志愿服务的有效性。

    袁勤华说,像江北区这样广泛动员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社会服务,在重庆其他区县不胜枚举。如成立了义工联合会的云阳县,上万名义工活跃在城乡楼院、田间地头。

    网格化服务管理精细完善

    当下,全面推广网格化管理模式正在全国各地开展。而九龙坡区却从另一种角度对“网格化”给予了解读。

    “网格化本身就意味着管理,我们强调网格化服务,让群众在心理上首先有定位。”九龙坡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叶学锋说。

    九龙坡区石板镇黄家堰村10社50多岁的村民马兴伦,家住土瓦房。由于文化程度低,憨厚老实的马兴伦只在家务农,收入少而没有积蓄来维修房屋。

    自从该村成立网格化服务机制后,网格长谷德龙获知了此事并迅速向上级部门反映,为马兴伦申请到一笔困难资金。

    “我们设立了村镇两级代办点,在社会救助、计生管理和农业保障等方面无条件提供全方位服务。”石板镇副镇长文勇告诉记者,全镇有70个网格,聘请了320名网格工作人员。在每个网格都设有公示牌,每块50厘米见方的网格公示牌上标注有个人信息、管理范围、工作职责和联系电话。

    “社区和村划分为若干网格,延伸了基层服务的触角。”袁勤华认为,现在网格长负责代办群众事务,变“百姓事”为“大家事”、由“群众跑”为“干部跑”,从而让问题在一线解决、感情在一线融洽。

[责任编辑:张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