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目前天津市370万流动人口,事实上已成为实有人口的组成部分。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是天津市改革发展进程中躲不开、绕不过的重大问题。如何服务、管理理念是什么?
散襄军: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服务管理。天津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切实把以人为本、服务为先贯穿始终,把增强流动人口的幸福感、归属感、安全感作为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流动人口在天津工作生活有地位、有尊严。
天津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无论是天津人、外地人、还是外国人,不分国界、不分民族,不分贫富,不分职业,只要在天津工作,就是天津的建设者,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切实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记者:加强和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散襄军:首先是对实有人口基础信息数据的及时、准确、全面掌握,做到全员覆盖、全域覆盖。各区县、各部门和公安机关,要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大力度,提高流动人口信息采集率、录入率、鲜活度和信息共享水平。要拓宽人口信息采集传输渠道。按照“谁用工谁负责、谁出租谁负责”的原则,把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录入责任分解落实到各用人单位、学校和物业、房屋租赁中介及所有旅店,落实到所有业主、房主和单位负责人,健全街乡镇、社区村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分站)和警务室信息采集点,随时随地采集、上传、核查流动人口信息。要全面推行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全覆盖管理。对包括违法建筑在内的所有建筑物,要逐一登记编号,实现“人房一致”的精确定位管理和“以房找人、查人知住”的双向互联。
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归根到底要从制度上将流动人口纳入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按照具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两个合法稳定”的基本条件,紧密结合天津实际,研究制定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具体实施意见,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制度。要加快建立流动人口居住证“一证通”制度。通过建立居住证制度,融居住登记和就业、社保、租房、教育等多种服务管理功能于一体,从制度上解决流动人口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社会保障、技能培训、公共卫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逐步落实均等化待遇、均等化服务。
在动态化环境下,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必须把流动人口纳入实有人口管理,建立健全一整套动态化服务管理机制。各级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要经常深入到流动人口居住地、就业单位,主动上门服务,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以流动人口集中的建筑、餐饮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为重点,集中开展劳动权益保障、执法检查和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整治,依法严厉打击以职业介绍为幌子进行坑骗和欠薪逃匿、非法用工等违法犯罪行为。记者王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