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基层基础

角色错位 中国社区治理与基层行政对接存难题

2012-08-08 14:18:5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社区治理与基层行政“无缝对接”

    寻找社区治理和基层行政的对接途径,既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需求,更是加强社会管理的实践难题。

    胡锦涛总书记在2011年中央党校省部级进修班开学典礼的讲话中提到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六大重点,其中之一就是加强基层管理。

    基层管理不可避免就包含了基层行政管理和社区治理,涉及到城市和农村的社区及其社会管理问题。

    目前,加强对社区的研究,理清社区治理和行政管理的概念,梳理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寻找恰当的途径实现两者的对接,既是社区治理和社会管理的理论建设需求,更是加强基层社会管理的实践难题。

    对接什么?

    中央提出来的社会管理,是指对社会进行的一种综合管理和治理,它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等等。因此,社区管理也常被当作是社会治理,即社区层面的社会管理,也因此有了综合的社区治理的内涵和意蕴。

    在社区治理过程中,政府只是社区治理的主体之一,只有与党团组合、社会组织等其他治理主体持续互动、协调合作,才能有效促进社区建设。

    需要指出的是,社区治理虽然也是以政府为主体的一种基层社会管理模式,但与传统上所说的基层行政管理,还是有着很大区别。基层行政管理是指行政系统中最靠近社会百姓、代表政府执行行政管理权力的那个部分,目前通常是指农村的乡镇人民政府和城市的区人民政府派出的街道办事处。但实际中,不管是农村社区还是城市社区,在自然村层面和社区层面,村委会、居委会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成为与政府联系最密切的组织环节。

    毫无疑问,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在基层行政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而复杂的作用。这也是社区管理和行政管理无缝衔接的重要所在。为此,以科学合作的格局谋求社会管理,以多元有效的服务来谋求社区治理,是社区治理和社会管理的一致要求,也是当前必须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随着农村实行生产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和生产队这种生产和生活组织形式逐步解体,乡政府和村委会等成为基层行政管理和基层自治组织的基本形式开始逐渐分化,也从此拉开了基层的行政管理与社区治理相对分离的基本进程。

    与此同时,在城市社区,随着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和深入,国有体制改革等开始启动,原来的单位制受到了强烈的冲击甚至开始解体,因此出现了“单位人”正走向“社区人”,原有街道和居民委员会体制在新形势面前表现出很多不适应症状,城市社区治理开始有了进一步的探索。

    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政府无法继续依靠行政权力垄断所有的资源,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自由流动资源和自由活动空间,中国原有的单位体制和街居体制的城市基层社管体制相继失效或失灵,社会召唤新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形成。中国各地开展了新型社区治理方式的探索,建立了不同模式的社区治理结构和运作方式。

    在这种背景下,社区内部逐渐产生了社会中介组织、民间团体,居民也越来越重视自己所居住的社区,开始以组织化或非组织化的方式参与社区公共事务。

[责任编辑:王苗苗]
相关报道

·“市—区—社区”贵阳社区治理新模式
·四川绵阳探索交管新模式运用无限民力治理社区交通
·加强社区治理 助推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