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制定了《天津市“法律六进”工作制度》。六项具体的制度,按照不同的普法对象,明确不同的教育内容、活动形式和措施要求。这些制度有力推进了“法律六进”工作,从而实现了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
在“法律进机关”工作制度中,天津市特别注重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天津市要求,各区县、各部委建立公务员法律知识年度考试考核制度。参加考试人员、合格率均达到95%以上。把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等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把考试考核成绩特别是依法办事情况作为公务员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
在“法律进乡村”工作制度中,提高农民特别是村级“两委”班子成员法律素质,显得更为突出。天津市要求,各涉农区县、市委农工委在“六五”普法期间普遍开展村级“两委”班子成员法律知识培训或轮训,各村民委员会成员每季度进行1次法律知识集中学习。
“法律进社区”工作制度要求,各街道司法所指导居民委员会制定普法依法治理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建立普法依法治理考核评估制度或办法,接受各区县普法依法治理机构的指导、协调、检查和考核。
针对“法律进学校”,工作制度指出,教育行政部门发挥中小学校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保证学校法制教育课时、教材、师资、经费、法制副校长、考核“六落实”。
针对“法律进企业”,制度明确,各区县、各部委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制度,参加考试人员达到90%以上,合格率达到95%以上,把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管理情况作为考核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重要内容。法律如何进单位?制度明确,各单位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通过公示牌、宣传册、触摸屏、开放日、送法下乡等形式,面向社会开展与本单位业务相关的法制宣传教育,把法制宣传融入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
天津市以维护基层和谐稳定为出发点,确定试点先行、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思路,开展送法进社区、乡村、学校、企业、机关、单位“法律六进”活动,并延伸拓展到进工地、进军营、进监所、进宗教场所等,把法治精神送到基层。
另悉,为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开展,天津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在全市建立一批“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联系点和示范点,目前,全市已建立联系点102个,示范点55个。天津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祖文光表示,联系点要认真贯彻落实《天津市“法律六进”工作制度》,结合各地区、各系统、各行业和单位特点,确定每一“进”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精心设计有特色、有针对性的载体,加强分类指导,确保主题活动取得实效。示范点要以点带面,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法律六进”活动,不断提高主题活动的水平。记者 王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