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广东

广东:新思维开启法院文化建设“核”动力

2012-08-07 11:22:4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法院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应该确立怎样的理念?近年来,广东法院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汲取岭南文化精髓,努力建设先进法院文化。形成了“以先进的精神文化锻造一流队伍,以创新的制度文化强化科学管理,以严谨的行为文化塑造良好形象,以庄重的物质文化彰显法治信仰”的文化建设新格局。实践中,广东法院以更新的思维和视野探寻法院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寻找推进法院文化建设的核心动力。

    注重“顶层推动”

    实现合力推进

    7月17日,广东省电白县人民法院院长刘戈陪同该县县委书记李玉楷第二次检查了法院正在兴建的法制文化广场。

    “广场很快就可以竣工了,我们将拥有一个更好地展示法院形象、宣传法治精神的好场所。”刘戈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法制文化广场建设已经纳入到了“建设法治政府、打造文化强县”的整体规划之中。

    电白在广东的版图上属于最西部的滨海小城,广东法院的法院文化建设作为一个“新鲜事物”史无前例地被各地政府摆上了重要位置,给予了“突出的关注”。

    “自觉把法院文化建设融入到党委文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之中,准确把握全党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历史机遇,形成推动法院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郑鄂在今年6月22日全国大法官研讨班上的一番讲话得到了广泛认同。

    在法院文化建设是“联手”还是“单干”这个问题上,广东法院给出的答案响亮而坚决:努力争取当地党委的支持,将法院文化建设纳入文化强省、依法治省战略中,使法院文化建设成为推进地方法治建设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力量,使法院文化阵地成为普法和教育引导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的文化阵地。

    今年6月13日,广东高院联手广东省委宣传部下发了全国第一份关于法院文化建设的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法院文化建设的意见》。

    “这是一份‘含金量’很高的实施意见!”据广东高院政治部主任聂式恢介绍,意见首次明确了各级党委要把法院文化建设纳入当地文化建设和文化事业总体规划中统筹安排,并明确了法院文化建设经费列入预算,在行政经费中按3%至5%的比例安排。

    “我们近期正在积极与省财厅研究,将考虑以‘以奖代拨、分批分次、推动达标’的原则,对欠发达地区和部分特色基地法院给予支持。”聂式恢告诉记者。

    不仅如此,广东法院文化建设善于顺势而为,主动把法院文化建设与广东的各项最新部署实现有针对性地“链接”。

    “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这是广东省委近期总结并大力要求践行的新时期广东精神。在更多的单位忙于将这几个字挂在横幅上、贴在宣传栏里的时候,广东法院敏锐地将践行新时期广东精神并入到弘扬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之中,一同“谋篇布局”力求齐头并进。

    联手搭台,“好戏”连台:广东省委宣传部已经确定,今年8月16日将首次与广东省高院共同举办“司法公信论坛”;近期,广东高院被省委组织部指定为“选人用人公信度”、“关于对干部的德开展专项考察”两项工作试点单位;全省有4个法院被授予“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25个法院跨入“全省文化建设示范法院”行列;各地党委、政府也纷纷重视抓好法院文化建设,雷州市委书记许顺还主动要求担任该市法院文化建设总顾问;肇庆市委宣传部与肇庆中院共同部署实施特色文化基地建设工程。

    解读“四大功能”诠释核心价值

    以文化诠释司法。广东法院对法院文化赋予了“四大功能”:铸魂、弘法、育人、惠民。

    解读一:铸魂

    “回到最初的地方,找寻法治信仰的源头。”2011年3月20日,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政治处主任邝子球率领全院新任法官来到江西瑞金——共和国第一个法院所在地,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邝子球和所有新任法官庄严地举起了右手。

    “必须要用一种无形的力量来帮助法官们保持内心的纯净和对法律坚定的信仰,从而使法官从内到外焕发活力。”佛山中院院长、诗人作家陈陟云对法院文化建设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秉持公正、追求真理、成就卓越、走向崇高”,佛山中院的院训成为该院法院文化建设的“缩写”。围绕凝聚法院精神、打造法院精神家园,广东各级法院开始更加专注于提炼属于自己的院训。“公正”、“清廉”、“正德”、“忠诚”、“卓越”……越来越多的词语被列入法院的院训。

    解读二:弘法

    广东法院文化建设的另一个目标是:彰显正义的力量,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法院文化不是搞几个图书室、阅览室、咖啡室就可以了,法院文化建设要把“落脚点”放在如何更有效地促进公正办案上。”最高人民法院首批“全国审判业务专家”、法学博士、广东高院常务副院长陈华杰认为,公平正义始终是人民法院工作的“生命线”,如何更好地实现公平正义是人民法院文化建设的最根本的追求。

    今年2月29日,苹果与唯冠iPad商标权属纠纷案在广东高院公开开庭审理。全世界上百家媒体蜂拥广东高院,全世界的目光似乎都停留在这里。

    广东高院自信而从容地接待了几乎所有到场的记者:开设了四个同步视频旁听室,广东高院“官方微博”第一次以近乎现场实况的方式进行了全程庭审直播。事后,《华尔街日报》记者在报道中这样写道:负责审理此案的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在腾讯微博上实时播报庭审过程,这是中国政府显示对公众提高透明度的举措之一。

    “法院文化建设要通过传播公平正义理念充分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惩罚违法犯罪、加大执行力度、创新司法建议等,向全社会昭示人民法院维护公平正义的坚强决心,增强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法治的坚定信念。”陈华杰告诉记者。

    解读三:育人

    突出“以人为本”,广东法院文化建设把“主阵地”放在了每一个干警身上。

    一本《幸福的方法》在广东法院被很多干警“热捧”,广东法院内部网的“学习点将台”上,交流主题和内容经常引发“热议”;深圳、东莞等地的法官讲坛上,越来越多的青年干警自如地站上了讲台……

    广东法院培育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乐观心态,引导广大干警追求进步和自我价值实现,把典型树起来,充分发挥典型示范的影响力和辐射力,积极树立“争当好法官、名专家”的人才工作导向,努力营造“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能成事”的浓厚氛围。

    注重培育法官良好的司法作风。广东高院下发了《法院干警文明用语和职业忌语》,佛山市三水区法院还采用同步视频庭审观摩,随机抽查、点评通报法官庭审司法礼仪规范情况;大力开展廉政文化“进走廊、进法庭、进办公室”等“六进”活动,促进干警思廉、向廉、守廉,韶关市武江区法院院长杨乐华自编的“廉洁自律四字歌”不仅在当地被唱响,更被中纪委转发推广。

    解读四:惠民

    “到法院不打官司来参观”,深圳市南山区法院法律文化博物馆成为深圳市民经常“光顾”的地方。

    “透过法律文化展这个‘窗口’,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深圳法治的进步和人民的进步,让人民群众更深入地读懂法院。”南山法院院长丁建华告诉记者。

    建设社会性、群众性、开放性法院文化,努力打造“普惠型”法院文化:汕头中院图书馆成为全国职工书屋示范点,肇庆中院将广场、院史室、荣誉室、图书室向社会公众开放,东莞2个法院的图书馆被设为东莞市图书馆分馆;加大了两个“文明窗口”建设规范,全省法院有4个窗口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25个窗口获得省级“青年文明号”。

    启动“岭南工程”打造特色“名片”

    广东历史悠久,特别是近现代以来更是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海外文化、本土文化的“集散地”,沉淀了以“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侨乡文化”、“特区文化”、“海洋文化”等为代表的岭南文化。

    对于岭南文化,郑鄂也有他自己的认识:岭南特色是广东法院文化的文脉之本、活力之源,必须继承和弘扬岭南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实现广东法院文化建设新突破,凸显地域文化特点,才能形成文化建设的持续动力。

    围绕打造“岭南特色”,从今年6月开始,广东高院启动了一项为期长达三年的特殊工程——法院文化建设“岭南工程”。

    为真正体现当地特色,“岭南工程”在建设规划中注重“借力”:充分借助文化主管部门、研究机构,完善建设方案;广泛联系群众,群策群力开展特色文化基地建设;以中院为龙头,将辖区基层法院纳入到特色文化基地建设之中,形成文化建设合力;充分吸收辖区法院文化特色,共同打造以中院为中心,各辖区法院为烘托的特色文化体系。

    把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文化、传统文化、地方文化元素融入法院文化,引导当事人诚信诉讼、和谐诉讼、文明诉讼。“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只有深刻了解当地文化历史沉淀和内涵,才能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方式方法向群众释法答疑,引导和帮助群众去理性认识和理解司法,依法表达诉求。”郑鄂告诉记者。

    打造特色法院文化在广东蓬勃开展:广州市萝岗区法院融入当地“祠堂议事调解”这一地方特点,首创的“祠堂调解法”成为当地的“特色招牌”;潮州、汕头中院在信访、调解工作中引入当地的“功夫茶文化”,“以和为贵”引导当事人接受调解、息诉罢访;肇庆中院针对包公曾经任职肇庆并留下了诸多清廉断案的传奇故事,启动了以“包公文化”为特色的法院文化基地建设,成为当地法制宣传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设立建设标准

    提升整体形象

    如何把法院文化建设从不可言说、人言人殊的“软任务”,变成可做可见、可评可测的“硬指标”?

    前不久,广东高院在全国率先出台了一项新的考评办法——《广东法院文化建设标准及考评办法》,“办法”从10个方面确定了文化建设的50项指标,成为推动文化建设从个别示范向全面达标、综合提升转变的一剂“良药”。

    “文化建设不像审判执行工作,可以拿结案件数来‘说话’,如何把法院文化建设中的‘隐性要求’和‘显性要求’都纳入考核范围之中,我们费了好大一番‘脑筋’。”作为该方案的主要制订者之一,广东高院政治部教育处副处长段勇告诉记者,“法院文化建设不仅要重视总体设计,明确阶段目标,更要强化考核力度,才能形成真抓实干的浓厚氛围。”

    在评价方法上,广东法院根据各地法院地域特点、文化特色、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达标要求;根据不同项目可测量性的不同,确定了干警测评、查阅资料、听取汇报、现场考察等评价方法。

    “每项指标都规定了具体要求、评价方法、计分标准。根据地域特点、文化特色、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达标要求。”广东高院政治部主任聂式恢告诉记者,法院文化建设涉及的各项要求尽可能全面纳入考核,制定标准,突出顶层设计、整体设计。

    “既要体现整体工作的一般要求,也要体现对各种文化形态的具体要求;既要有对各项文化建设成果的考核,也要有对组织领导、学习教育、宣传等文化建设过程的考核;既要有对文化建设的一般要求,也要有对特色文化建设的特殊要求。”广东高院政治部副主任周玲告诉记者,“考核中,我们根据每个项目、每项指标在文化建设整体布局中的作用,确定了不同的分值,一方面,特别加大了精神文化方面的分值,另一方面,尽可能使每个项目之间分值比例适当,确保所有文化形态齐头并进。”

    每一项指标的计分标准,能够打出绝对分的,则确定了打分的标准;不能够打出绝对分的,则确定了打出相对分的依据。通过这些办法,解决了一直以来文化建设难以量化考核,难以横向、纵向比较的难题,使文化建设不再是难以把握的“软任务”,而是扎扎实实的“硬指标”。周玲说,文化建设考核将成为广东法院文化建设有力的“加速推进器”。(记者 林晔晗 通讯员 罗万里)

[责任编辑:王苗苗]
相关报道

·王胜俊要求以文化建设提升司法公信
·广东启动法院文化建设“岭南工程”
·略论中国传统司法文化中的文明精神
·自觉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建设者保障者
·广东高院发布文化建设标准50条
·核心价值观是法院文化建设的核心

·核心价值观是法院文化建设的核心
·大力加强法治文化建设
·试论法院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树形象的内涵是提升司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