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江苏

江苏无锡锡山法院执行案连续3年零信访

2012-07-28 15:26:5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执行案件由于直接关系当事人的利益,历来是引发涉诉信访的“高危领域”,但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法院却连续3年实现了执行案件“零信访”。2009年7月以来,该院共执结各类案件6473件,执结率达95.75%,为申请人挽回经济损失10.79亿元。

    “执行工作事关司法公正,要用‘未病先防和已病防变’的‘治未病’理念,从各个环节规范执行,才能从源头上有效预防执行信访案件。”锡山法院院长王立新表示。

    绿色通道特事特办

    2011年3月,两位老人来到锡山法院,一见到法官就哭着说:“救救我女儿吧!”原来,老人的女儿黄芳在无锡一家饮料公司打工。2007年,因为饮料公司的一次氨气泄漏事故,黄芳肺部被严重受伤,被确定为二级伤残。事故发生后,黄芳向法院起诉要求公司承担工伤赔付。但案子经过了一审、二审和再审,历时近3年却没有结果。

    3年间,为了给女儿看病,老人早已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卖了,能借钱的亲朋好友也都借了个遍。可面对巨额的治疗费用,借来的钱却是杯水车薪。

    锡山法院执行法官决定,立即开启执行绿色通道,指定经验丰富的法官承办此案。

    立案当天,执行法官就赶到了饮料公司,告知企业负责人拒不执行所要承担的后果。经过近3个小时的释法说理,企业负责人表示愿意支付赔偿款,当场凑齐了10万元交给执行法官。第二天一早,剩余的22万元也交到了法院。

    锡山法院执行局局长刘飞平说:“执行绿色通道是针对一些情况紧急,需要第一时间处理的特殊案件开辟的专门执行程序。近年来,通过绿色通道执结案件17件,有效保障了申请人的合法权利。”

    难案会商群策群力

    重大案件、疑难案件会商制度,是近年来锡山法院摸索出来的一条经验。

    据锡山法院副院长王春介绍,对重大疑难案件,该院成立由立案、审理、执行等部门组成的专案组进行整体分析,制定方案。必要时,邀请党委、政府、社区干部等共同参与,借助社会力量助推案件执行,共同化解“骨头案”。

    1996年,张力进入一家铸造公司工作。2009年,企业生产经营陷入窘境,被迫停产,而张力也被查出了职业病。但企业主岳某认为张力当年并未签订劳动合同,拒绝给他出钱看病。

    经过劳动仲裁委仲裁,铸造公司被裁决应当赔付工伤保险,但拿到裁决书后,张力还是迟迟拿不到赔偿款。

    法院立案后发现,铸造公司财产早已用来抵债,没有任何财产可供执行,法定代表人岳某也背负巨额债务,常年在外打工。

    为此,锡山法院启动了会商制度。执行法官经多方奔走,积极与当地党委、政府等有关部门协调商量,最终,岳某同意了以个人名义支付部分款项,当地政府也给予了部分援助,案件终于顺利执结。记者丁国锋 通讯员刘家强

[责任编辑:王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