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综治述评

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顶层设计

2012-07-23 14:57:3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学习时报 

    加大基层人员队伍和组织机构建设力度,强化和服务能力

    没有基层机构和平台,单靠市、县两级无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全覆盖供给。基层能力建设的中心环节,是要将加速制度覆盖与服务体系建设有机结合,着力解决基层公共服务的人员配置问题。应改革现行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编制管理体制机制,将涉及基本公共服务的全国各类人员纳入预算,尤其是要将欠发达地区的公共服务领域人员纳入中央财政预算,建立和完善转移支付体制机制,实现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中各类人员的福利待遇、教育培训和职业前景大体一致。对于基层从事公共服务的非营利组织,除了对其组织给予优惠政策外,应允许在所获捐款中加大人工费用支出。

    加速城镇化进程,消除城乡体制分割

    1.继续深化户籍制度、管理体制、服务机制改革。通过改革现有户籍制度、调整现行法律规则等方式,彻底剥离附加在户口证上的特定权益或歧视性限制。

    2.进一步推进保障性住房、教育、医疗、社会组织建设等相关制度的整合。将目前仍然分割的各项社会救助政策整合成统一的综合型社会救助政策,并覆盖所有城乡居民;消除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差别,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全统一,并探索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有机结合,朝着统一的全民医疗保险制度迈进;建立城乡统一的住房保障政策,将政府的公共投入按照城乡合理布局的原则划拨;消除劳动者的农业与非农业身份差异,实现同工同酬同制同权就业;出台统一的促进各项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政策,统筹城乡推进老年人、残疾人和妇女儿童福利事业。

    探索跨区域协作机制,妥善解决超越单个行政区划范围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问题

    从国家层面妥善解决体制分割、相关制度整合、公共资源配置、标准化与信息化建设等问题,为全国推进城乡统筹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造更好的条件。例如,尽快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建立全国联网的疾病医疗保险协作机制、全国统一的就业信息系统。

    促进各地积极开展异地协作。如与周边地区建立协作机制,对异地医疗、养老等,互相为在本属地工作、居住的邻地居民提供对等公共服务;或建立相应的跨区域服务购买方式。

    (作者: 丁元竹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决策咨询部副主任、研究员)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