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安徽

整合涉农资金逐步增加财政投入

2012-07-21 10:31:0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农业法执法检查报告建议

    整合涉农资金逐步增加财政投入

    粮食总产量连续6年创历史新高、耕地占补连续13年实现平衡、“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加快形成……安徽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近日听取了全省农业发展情况报告和农业法执法检查情况报告。

    目前,安徽省农业发展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为深入了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将开展农业法执法检查作为今年一项重要的监督工作。执法检查以农业法宣传贯彻情况、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机推广体系建设为重点,在农业建设取得一系列成效的基础上,挖掘农业体系大而不强的原因。

    耕地保护重量轻质

    耕地保护关系着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受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近年来,安徽省强化了政府保护责任,将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列入市、县政府领导班子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保证耕地和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

    今年4月份,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农业法执法检查组对滁州、六安、阜阳、宿州、宣城、安庆6个市暨11个县、市、区进行执法检查,所到地区政府都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办法,省、市、县、乡四级政府每年层层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但是仍有一些地方和部门对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认识不到位,没有真正落实责任考核。

    在保证耕地数量与质量方面,耕地保护还存在厚此薄彼的问题。各地对耕地总量占补平衡比较重视,如六安市2011年以来补充耕地24万亩,结余6万亩,向安徽省土地交易平台提供补充耕地指标5万多亩,为全省占补平衡作出贡献。

    但从执法检查情况看,各地对耕地质量重视不够,土地肥力培育不足,特别是开发复垦补充的耕地地力较差,存在“占优补劣”的现象。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虽然摸清土壤肥力情况,但市场上配方肥料质量难以保证,农民无法选择合适配方,从而影响耕地生产质量。

    执法检查还发现,有些地方在民生工程实施中,公共设施建设违法占地现象比较普遍。农民建房没有宅基地指标,造成不少地方农民建房失控,擅自在承包地里建房甚至占用基本农田现象时有发生。

    投入不足制约发展

    “十一五”期间,安徽省新设立了省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基金,启动生物育种、食品加工、粮食丰产等农业重大科技专项,并突破一批农业关键技术。2011年,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4%。阜阳市建立了3个国家级、11个省级农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撑。

    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方面,安徽省加快改革步伐,初步构建了以国家农技推广体系为主体,农业科研、教育、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为补充的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全省有87%的县、市、区实行了农机推广包村联户制度,并建立相应考核、保障制度、技术服务长效机制。

    但总体来看,全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依然薄弱,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也不完善。一方面由于市、县农业科研所与基层农技推广人才匮乏、经费不足,制约了农业科技的创新与推广;另一方面,农业企业科研设施落后、乡镇农技推广管理体制缺乏有效考核激励措施与现代化农业建设不相适应。

    造成经费短缺、设施落后等现象的背后反映出农业投入不足。目前,安徽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靠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市、县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主要用于工资、公务费和民生工程配套,直接用于农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少。同时,农业融资在政策体制层面也一直没有破解,金融支持农业的瓶颈依然困扰农业创新发展。

    发挥资金叠加效应

    “十一五”以来,安徽省始终将“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而加大农业投入是落实“重中之重”要求的具体体现。

    为扭转因农业投入不足而面临的困境,报告指出,根据农业法相关规定,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县级以上地方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财政支持,施于农业、惠及农民。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安徽省财政“三农”累计投入2649.8亿元。其中,农业投入108.5亿元,是“十五”期间的6.2倍;农业基本建设投入50.2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3倍。

    同时,政府部门还要推进涉农资金整合,用改革的方法加强对各部门、各渠道、各项目涉农资金进行整合,发挥支农资金的叠加效应,培育农业金融市场,形成多元化农业投入新格局。截至目前,资金整合试点县由最初的8个增加到了31个。

    在保护耕地方面,报告指出要确保耕地红线,改革耕地保护措施,即建立耕地保护补偿和奖励制度,提高粮食主产区地方政府和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提高土地集约化经营水平,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效益;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规范农民建房审批程序,解决当前农民建房失控问题。

    各级政府还要将提高耕地质量和保护耕地数量放在同等重要的高度,将合理使用化肥、推广有机肥料和配方肥料、加强土地污染防护、改造中低产田等措施结合起来,继续深入开展农村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工作,严管新增耕地的质量评定和验收,稳步提升耕地质量和产能。(记者:李光明 范天娇)

[责任编辑:徐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