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部门要闻> 公安部

公安部详解严打假冒伪劣犯罪十大典型案例

2012-07-18 14:59:3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黄某等人特大制售假酒案

    【战果通报】6月12日,公安部指挥江苏、安徽、山东、河南4省公安机关协同作战,破获黄某、宗某等人特大制售假酒案。行动中,四省公安机关密切协作,重拳出击,共出动警力750人(次),打掉犯罪团伙20个,抓获犯罪嫌疑人70名,捣毁制假、销售、储存窝点52处,缴获假冒“洋河”、“种子”、“泸州老窖”、“宋河”等品牌白酒10万件,各类假酒包装箱、商标标识、酒瓶、瓶盖等包装材料109万件,查扣制假设备、模具30余台(套),涉案总价值1.01亿余元。

    【案情回顾】2011年1月以来,黄某、宗某等人在徐州设立假酒生产窝点,从山东颜某、安徽李某、河南曹某等人处购进各种酒瓶及外包装,灌装低质廉价散酒,冒充品牌白酒,大肆销往江苏、安徽、河南等地。公安机关在案侦过程中发现,本案犯罪团伙组织严密,负责组织生产的主犯多为亲属或同乡,如黄某、宗某为夫妇,其他团伙主犯也多系二人同乡。

    【警方提示】据专案组民警介绍,从案件查办情况看,案件呈现以下特点:首先,产业链条健全,该案中犯罪集团制售假酒规模巨大,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瓶盖、酒瓶、酒盒所有部件均有人提供,灌装散酒、包装封箱、批零销售各个环节分工明确。其次,假冒品牌众多,紧贴当前市场消费趋势,所生产的各种假酒均是各地白酒市场上的畅销品牌。再次,危害严重,假酒流向广泛,包括宾馆、酒店、商场、超市等各类场所,其质量低劣,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欺骗群众,甚至部分白酒中还含有敌敌畏等有毒有害物质,严重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安全。

    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假酒的巨大利润空间使许多不法分子趋之若鹜。制售假酒犯罪十分猖獗。同时,假酒生产的链条化使不法分子制售假酒变得十分简单。既有专门从事假酒商标标识印制的,也有负责假酒外包装生产的;既有专门制作假冒防伪标识的,又有设立地下窝点生产假酒的。据不完全统计,自去年以来,公安机关已查办制售假酒案件5000余起,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万余处,涉案总价值近百亿元。假酒犯罪不仅侵害权利人企业的合法利益,而且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安全,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公安部将继续组织指挥全国公安机关,进一步加大对此类犯罪的打击力度,铲除制假售假窝点,切断犯罪产业链条,严惩不法分子。

[责任编辑:王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