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部门要闻> 公安部

公安部详解严打假冒伪劣犯罪十大典型案例

2012-07-18 14:59:3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鲁某等人特大制售假冒伪劣化肥案

    【战果通报】近期,在全国公安机关“破案会战”中,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公安机关成功打掉一个特大制售假化肥窝点,当场抓获鲁某、梁某等7名犯罪嫌疑人,缴获假冒伪劣化肥120.25吨,涉案金额500余万元。

    【案情回顾】经查,今年2月以来,鲁某、梁某租用工厂车库设立假化肥加工窝点,从山东烟台等地购进制假原料,雇佣多名工人将制假原材料进行简单搅拌、染色后,分别灌装到假冒“中农集团”、“绥芬河登丰农业”、“德国红牛硫酸钾”、“黑龙江裕金科技”等知名品牌的化肥包装袋内,冒充品牌化肥销往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山东4省区20多个县市。期间,梁某以每吨1400元的低价向各地化肥经销商批发,各地化肥经销商以市场价3000元左右的价格卖给农民群众获取利润。自2月1日至4月9日,鲁某、梁某等人已售出假冒伪劣化肥1720吨,涉案金额达500余万元。经调查,公安机关现场扣押的假冒化肥成品及原材料实际为融雪剂,几乎不含氮磷钾等有效成分,均不属于化肥。

    【警方提示】据办案民警介绍,当前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犯罪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特别是假冒伪劣化肥、农药、种子犯罪较为突出。有的犯罪分子使用假冒包装、商标标识冒充品牌产品,甚至可以通过产品包装上的电话、短信等进行防伪查询印证。有的犯罪分子注册成立公司,冒充专业农资企业或指定的专业销售门店,披上合法外衣公开进行犯罪活动,欺骗广大农民群众。公安机关侦查发现,犯罪分子生产的假冒伪劣农资产品质量低劣,几乎不含有效成分,使用后导致大面积农作物减产、绝收,严重坑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

    针对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痛恨的农资造假问题,公安部在今年3月以来开展的严厉打击经济犯罪“破案会战”中,坚持将农资打假置于突出位置,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全面发起严打制售假冒伪劣农资战役。目前,全国公安机关已先后破获制售假冒伪劣农资案件120余起;其中公安部督办的10起重点案件已全部侦破,缴获假冒伪劣种子、农药、化肥等达6000余吨。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只要是涉及农民利益的假冒伪劣农资犯罪,公安机关将坚决予以严厉打击。同时提醒广大农民,由于农作物生产具有周期性,假冒伪劣农资的质量问题往往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时间隐蔽性,因此购买农资产品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尽力防止假冒伪劣农资犯罪侵害,一是一定要到有固定住址和合法经营资格的单位购买,千万不能贪图便宜向游商购买。二是一定要索取购货凭证和正规发票,留存少量样品、包装袋、说明书等作为相关证据。三是一定要密切关注农作物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后立即向农业执法部门或公安机关报案,为及早破案维权争取时间。(记者 王文硕)

[责任编辑:王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