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公安局在深入实施城乡社区警务战略的工作中,积极创新派出所与刑侦队职责剥离、责任捆绑、信息共享、联勤联动的打防控协作机制,建立了投入少、科技含量高、警力消耗低、适应群众需求、符合公安实际的信息化社区警务模式,有力地推动了社区警务专职化和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所队职责剥离实现基础工作规范化
柳州市公安局将城区驻所刑侦中队与派出所剥离,根据地域、社情和治安状况整合成立责任区刑侦大队,规定责任区刑侦大队办理若干个派出所辖区的刑事案件。责任区刑侦大队辖区内的派出所不再承担打击破案任务,专职负责治安案件查处、治安防范、服务群众等工作。派出所接到刑事案件警情后及时移交给责任区刑侦大队处理,他们还出台了《派出所与责任区刑侦大队捆绑工作目标及考核办法》,从案件防范、受案侦破、打击处理、基础信息采集、实有人口管理、行业场所管理、重点复杂部位治安整治等方面,将责任区刑侦大队与派出所相关的工作任务及打防指标实行捆绑,形成了派出所与刑侦队职责剥离、责任捆绑、信息共享、联勤联动的新型打防控协作机制,有效地规范了公安基层基础工作。
警力联勤联动实现社区民警专职化
柳州市公安局根据现有警力,全面推行刑侦责任区大队、治安大队、禁毒大队以及分局机关与派出所共同负责辖区接处警工作的所队联勤机制,每天适当安排警力开展联合值班,使一大批业务骨干重新回到了一线实战岗位,确保了社区民警每个月有12至15个工作日专心下社区工作。
2011年以来,柳州市公安局结合全区公安机关复合型警务机制改革工作,推行以指挥中心为龙头,交巡警依托设置在街面的固定警务工作站和移动警务工作站,屯兵街面开展防范打击犯罪、管理交通和服务群众;派出所和责任区刑侦大队加强小区、小街、小巷的治安防范;治安、网安等部门以分局为单位对辖区单位内部、旅馆、网吧、出租房屋、娱乐场所等加强治安管控的新型勤务模式。社区民警成为以实有人口管理为重点、以信息采集维护为主要任务、以依靠群众落实各项管理防范措施为主要方法的基层专门队伍,全面实现了社区民警专职化。
社区防控模式实现社区警务社会化
柳州市公安局努力打造新型警务模式,科学划分警务区,配齐社区民警,高标准建设社区警务室,积极推行“8+1”社区警务模式,即“服务企业、保障稳定”的企业集中型警务模式;“围绕商圈、促进发展”的服务商贸型警务模式;“依托校园、辐射周边”的服务校园型警务模式;“健全物业、推进联防”的小区集中型警务模式;“以点带面、加强防控”的开放型警务模式;“有序引导、强化整治”的城郊型警务模式;“立足乡镇、覆盖农村”的农村警务模式;“灵活机动、便民利民”的流动警务模式;“网上互动、方便快捷”的网上警务模式。
截至目前,全市设有警务室462个,覆盖面达100%,配备专职社区(驻村)民警464名,占全市总警力的10.4%,配备协警3328名,确保了每个警务室都有1至2名民警、7至8名协警。同时,市公安局动员了近300名机关警力下基层,组建了县、乡、村三级联防队伍,并将联防队员全部配备到警务室,有效解决“空壳”警务室问题,使“8+1”社区警务模式落到实处。
警综信息系统实现社区警务信息化
柳州市公安局自主研发了 “社区警务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社区民警不仅可以开展常规的实有人口采集管理、了解辖区发案情况、接收到预警信息的提示,还可以及时发现和掌握辖区人员的动态活动轨迹,实现精准管控和有效帮扶。
通过调用天网、治安卡口、网吧、旅馆等视频监控系统,实时掌握辖区内车辆进出城及市内活动轨迹,实时掌握辖区内旅馆、网吧等的动态信息。另外,社区民警还通过柳州市公安局在互联网上开通的 “柳州市网上公安局”门户网站、官方微博,以及全国首个手机版的 “柳州市移动网上公安局”,极大拓展了与广大群众的沟通交流和服务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