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小胡啊,听说你前两天生病了,好了没?你不在办事都不方便呢!”不久前的一天,白云区铝兴社区服务中心网格管理员胡荣涛刚走到金东社区居委会楼下,就碰见一位辖区的老阿姨对她嘘寒问暖。
“我顿然觉得这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份家人般的情感和责任”,听到老阿姨一句亲切的问候,原本想要辞掉工作回家休息的她,又坚定了留下来的信心。
原来,胡荣涛原本肾脏不太好,5月初的时候,还因工作劳累而尿血。但有着丰富的社区工作经验的她,在4月中旬顺利地被选为了铝兴社区服务中心的一名网格管理员,负责位于白云区金塘街的一排老房子,大约有300户人家,这在铝兴社区的网格化星级服务管理中被划为第13网格。
铝兴社区党委书记廖爱玲介绍,北京等地的社区基本以100户或600户为单位划分网格,可铝兴社区是一个典型的企业型社区,都是贵州铝厂和贵阳耐火材料厂的老宿舍,3.8平方公里内没有一家小区有物管,若以600户为一格,管理员工作重,若以100户为一格,铝兴社区又没那么多社区工作者。
为此,铝兴社区经过充分考虑,将300户划为一格,整个社区划分为26个网格,将门面及沿街经营户划分为3个网格,让服务覆盖到每一个角落。
宏观上服务实现了全覆盖,微观上又该怎么做的呢?
廖爱玲告诉记者,铝兴社区采取“一格两员,一员十岗”的工作模式,29个网格中,每个网格配备1名网格服务员和1名网格警员,像“保姆”与“保安”一样照顾居民,居民一旦遇到计生、治安、劳保方面的麻烦,直接找网格服务员即可,形成“人到格中去,事在格中办”,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使服务更优化,办事更便捷,群众更满意。
“这种制度比以前好多了。以往,虽然居委会有10来位工作者,遇到事情不知道具体找谁,有时候光是找人盖个章都要跑好几趟。现在网格服务员的‘一条龙’服务为我们省心不少。”白云区金家山的居民单国梅说。
1个网格配备1名服务员,是否忙得过来?廖爱玲说:“每一位网格员都不是孤立的,他们有社区这个大后方,遇到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将立即反馈到社区服务中心,遇到人力不够,社区将调动网格内工、青、妇、党、团小组、志愿者队伍帮忙,形成1+N的服务模式”。
金东社区居委会共有4个工作人员被选为网格管理员。记者发现,他们每个人的桌上都放着同样一本厚厚的笔记本,记录着他们的工作职责以及进家入户收集信息的情况。
打开胡荣涛的笔记本,第一页整整齐齐地摘抄着“七清七掌握”。这是铝兴社区服务中心网格化星级服务建设对网格服务员的要求,要求网格服务员对自己所负责网格中居民的姓名、职业、身份、房屋性质、户口类别、家庭成员及联系方式做到“一口清”,对人口入住和搬离情况、重点关注关怀人员情况、困难和低保人员情况等等做到熟知掌握。
“我们都必须熟记‘七清七掌握’,然后深入每家每户,收集信息数据情况,对自己所负责网格的居民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胡荣涛告诉记者,同时,社区服务中心还利用网格管理站的系统平台将居民信息录入系统,建立居民基本信息数据库,实现了人脑与电脑的互补。
胡荣涛说,网格服务员的业务水准对于提高工作效能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网格化星级服务开展后,“居民→居委会→社区”的办事工作模式变为了“居民→社区”或“居民→服务员→社区”的办事工作模式。居民办事程序的简化,也使服务质量、服务效能大大提高,居民幸福感、满意度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