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基础。不断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抓基层党的建设工作责任制,切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天等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全县45万人口有13万人长年在外务工创业。外出务工创业人员的增多带来了流动党员的增多,近年来,在外党员占农村党员的三分之一。如何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是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必须着力解决好的新课题。
探索:
以做好“联、建、引、拢”四篇文章为着力点,走出一条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路子
联找并举,做好“联”字文章。实施“四联”,在北京、广东等地开展组织联系、部门联系、党员联系、骨干联系工作,摸清外出人员流向,做到外出务工创业人员基本情况、家庭地址、联系电话、流动去向“四清楚”。建立“Q连Q,心连心”联组建部Q群平台,进行动态、实时管理,形成流动去向图、联络图和服务图。各乡镇、各村(社区)党总支建立《外出人员登记簿》、《流动党员登记簿》和《骨干人员登记簿》三本流动人员档案台账,构建良好的党情连心网,使流动党员有组织、有联系、有互助、有发展。
建管齐抓,做好“建”字文章。在“四联”的基础上,积极创新,采取以10至20人为单位组建联合小组,每10至20个联合小组的组长组成一个流动党支部,由县委组织部或乡镇党委负责联系管理。已在深圳、北京和东莞分别指导成立了进结镇孟养村龙彰深圳流动党支部、天等镇驻北京流动党支部和驮堪乡良新流动党支部等3个党支部,组建38个小组。同时,深入指导流动党支部开展学习教育、就业帮助、法律维权和党内关爱等活动,构建县委、乡镇党委、流动党支部、流动党员、联合小组长的“联组建部”管理格局。
引导服务,做好“引”字文章。鼓励流动党员参加天等驻东莞劳务协作工作站、崇左市驻京办等地活动,为驻地服务,回报社会。引导流动党组织发挥资金、资源、信息等优势,积极推介天等,参与家乡建设。鼓励致富带头人帮助外出务工创业人员解决工作生活上的困难和问题,引导流动党支部及党员发挥资源等优势,争当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双带”先锋。如今,天等人经营的1500多家桂林米粉香飘京沪粤等地,已有4家由外出创业人员创办的企业落户天等县返乡创业园。
拢聚力量,做好“拢”字文章。充分发挥流动党支部的党内关爱和互助作用,积极发展党员,开展文体活动和技术培训,解决外出务工创业人员涉及家乡屯级道路建设、危房改造、退耕还林、留守人员帮扶等诉求,让流动党员在外有依靠,乡情更加浓厚,有效地激发流动党支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凝聚各方力量支持家乡发展、热心参与公益事业,为群众办好事实事、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
启示:
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是更好保持和发展农村党员先进性、进一步发展壮大劳务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抓手
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是新形势下强化基层党建的新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就业形式的新变化,迫切需要深化对流动党员加强管理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探求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新措施,不断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在这方面,天等县的创新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是凸显新时期农村党员先进性的新要求。流动党员离开家乡、离开原来所在的党组织,如何教育管理、如何发挥先进性,是一个新的课题。“联、建、引、拢”工作方法,深入流动党员输入地,贴近流动党员工作生活的实际,围绕党员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来开展调查研究,解决问题,使流动党员充分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爱, 从而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有效发挥驻外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是进一步发展壮大劳务经济的新动力。天等县是“全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全县年劳务经济收入达13.72亿元。发展壮大劳务经济,实现从过去分散的“外出打工”向抱团“外出创业”转变,必须充分发挥流动党员和流动党支部的组织引导作用。这就必须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使流动党员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换,由“单兵作战”向“团队协同”转变,提高就业和创业能力,以此带动其他外出务工人员走出一条具有天等特色的农民工创业之路。
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新保障。“联、建、引、拢”工作方法具有“两地管、双落实”的鲜明特色,把流动党支部作为输出地和所在地的共管单位,建立共管的管理机制,在信息上互通,管理上互动,服务上互补,引导外出务工人员遵纪守法,团结务工,同时两地的党群、文教卫生、计生执法等系统对流动人口实时跟进,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实现流动党支部输出地和所在地的“大和谐”和“两地香”,共建和谐社会。
(作者:吴强 中共天等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