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实有人口

江西分宜创新办学模式 破解留守学生管理难题

2012-07-12 08:55:5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网 

    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中,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党和政府关注民生、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和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结合推进城乡一体化,创新办学方式,实施“幼儿入园、小学进镇、初中进城”工程,探索出一条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子,积极破解当前农村留守学生管理难题,撑起了全县农村留守学生一片艳阳天。

    深入调查 果断决策 提出管理新模式

    2009年上半年,分宜县委、县政府通过调查了解到,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农村学生生源明显减少,当时分宜农村初中有教师666人,学生3551人,如果按照1:18师生比例计算,468名教师出现剩余。一方面,不少家长千方百计把子女送到县城就读,导致县城学校资源激增,师资、教学设施等严重不足,人满为患,班额过大。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学校之间缺乏比较,教师没有竞争,学生缺少压力,教师教学质量下滑,尤其是众多家长外出打工,留守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管理问题突出,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

    为破解这一教育及社会管理难题,在县委、县政府决策者的头脑中,推动“农村初中向县城集中”的战略构想浮出水面。通过深入分析论证,启动实施“初中进城”工程,不仅可能,而且时机成熟。从办学条件上看,根据多年的生源分析,在兴建一所招生规模达4500人的学校,加上现有的分宜二中、三中、五中和一所初中部,完全能够满足所有初中生进城。从经济条件上看,实施“初中进城”工程,新建第六中学约需投资1.2亿,每年运转经费100万元左右,县财政完全有能力承担。从交通条件上看,近几年通过大力实施村村通油路、通客车工程,全县实现了100%的村委通油路、通客车,距离县城最远的村庄只需50分钟,学生进城返家都很方便。

    在这种背景下,分宜县委、县政府大胆探索,果断决策新建分宜六中,在全省率先启动“初中进城”工程,实现农村中学向县城集中,带到小学三、四年级以上学生向乡镇所在地集中,推动新一轮农村中小学布局大调整,统筹城乡教育发展。

    说干就干 大胆实施 开全省之先河

    分宜县开全省先河,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幼儿入园、小学进镇、初中进城”工程,成功破解了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农村留守学生管理难等突出矛盾和城乡教育失衡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为实施“初中进城”工程,均衡城乡教育,提高教育教师质量,分宜县委、县政府投入1.5亿元,新建了占地186亩的分宜县第六中学。分宜县六中始建于2009年9月,2010年9月1号正式开学一次性招收初一、初二、初三3个年级4000多名学生,是一所全省一流的新兴的全封闭寄宿制初中进城学校,成为造福全县农民家庭的重大惠民工程。

    全部农村初中向县城集中后,为整合原乡镇初中农村义务教育资源,分宜县环环相扣,把原有的13所乡镇初中改办为高标准的寄宿制中心小学,将乡镇三年级以上小学生集中到中心学校就读,使乡镇的小学生70%以上集中在集镇就读;对小学进行整合,调整乡镇小学(含教学点)40所,将原中心小学用于举办中心幼儿园,原村级小学剩余资源用于举办学前教育;对留在乡镇的初中教师,通过竞聘转为当地小学教师,保留原有中学职称和待遇不变,对富余的小学教师调整为生活教师,加强寄宿制小学的管理。

[责任编辑:王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