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学习《乔石谈民主与法制》
甄 岩
《乔石谈民主与法制》一书出版了。这是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
乔石同志1982—1998年历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政法委员会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主任、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三届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常委。本书选入了乔石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期间,有关民主与法制的重要讲话、报告、谈话、文章共102篇,书中还收录了一些照片和题词。收入本书的文稿,绝大部分系第一次公开发表,是研究这一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难得的珍贵文献史料。
本书分上下两集。上集(1985年9月至1992年12月)主要谈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政法工作,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依法管理社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障社会安定,促进改革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下集(1992年12月至1998年2月)着重谈修订和贯彻实施宪法,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与尊严;加强经济立法,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框架,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发展民主,加强监督,倡廉反腐,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等。本书虽系谈民主与法制,但涉及的领域和方面非常广泛,内容十分丰富,对许多问题都有独到见解和精辟论述。
一、加强政法部门建设,健全法制机构。乔石1985年7月接替陈丕显主管政法工作,恰值改革开放起步的艰难阶段。面临的是“文化大革命”后社会治安问题异常严重、犯罪分子气焰十分嚣张的局面。而公、检、法机关在“文化大革命”中是被彻底砸烂的重灾区,粉碎“四人帮”后才逐渐恢复,有经验的领导骨干大都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这与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及面临的社会治安状况很不适应。
乔石首先抓政法部门领导班子的建设,按照中央规定的干部“四化”原则加强配备。他认为做党政领导工作,就是要有组织领导能力,要有真才实学,有没有大学文凭不是主要的,主要是真正具有做领导工作必须的知识。选拔领导干部要有战略眼光和长远打算,不仅要考虑现在,还要考虑到20世纪末,甚至21世纪,这就要培养一代新人。培养新人要严格挑选,认真考察,在实际工作中逐步锻炼成长,一茬接一茬地搞下去。乔石选配政法部门领导班子时特别强调三条:一是政治上强。领导班子成员必须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事业。要真正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社会动态,政治上要敏锐,能主动积极地发现问题,抓住工作重点。二是业务上要精。不仅要精通有关政策、法律和本职业务,而且要懂一点经济建设和科技知识,要逐渐积累一些处理复杂社会问题的知识和经验。三是作风上硬。要深入实际联系群众,注重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模范遵守党的纪律,坚决执行国家法律;廉洁奉公,办事公正,顾全大局,能够同兄弟部门主动搞好团结合作;对队伍中的问题敢抓敢管,绝不护短。他说,要根据干部的“四化”标准和上述条件考核领导班子,选拔领导干部,特别是要选好第一把手。
经过调整,政法各部门领导班子的年龄、文化、知识结构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对新的领导班子,乔石强调要以身作则,锐意改革,大力加强政法工作的改革,大胆创新,把机关建设好,领导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指导工作。
1988年7月,乔石讲到合理调整现有的警力时,提出要组建一支应对突发事件的机动力量,要逐步装备一些非杀伤性警械,以备必要时统一调动使用,做到一旦有事,临阵不乱,处置及时、得当。
鉴于违反党纪者有纪律检查委员会管,违反国法者有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管,而违反政纪者却没有一个专司监察职能的机关管的情况,乔石代表国务院于1986年11月向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设立国家行政监察机关的方案》并作了说明。议案通过后,乔石又亲自指导筹建工作。1987年7月,国务院监察部正式成立,这就弥补了国家行政体制的一个缺陷,使法制机构更加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