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25日电(记者史竞男、邹伟)据了解,自2005年全国开展禁毒人民战争以来,各项禁毒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我国禁毒形势持续好转。在“6·26”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公安部禁毒局有关负责人就我国毒品问题现状、禁毒工作成效等问题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
坚持综合治理 加快立法步伐
问:请介绍一下我国毒品形势变化及特点。
答:我国面临的毒品问题经历了三个阶段: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内毒品问题以“金三角”过境贩毒为主,危害局限在西南局部地区;进入90年代后,国内开始出现吸毒人员,毒品问题从局部向全国范围发展蔓延;从90年代末期开始,境外毒品对我国“多头入境,全线渗透”的态势进一步加剧,除传统毒品海洛因外,制贩冰毒、摇头丸等合成毒品的犯罪活动发展迅猛,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屡禁不止,国内毒品问题呈现出毒品来源多元化、毒品消费多样化特点。
问:我国禁毒工作的进展如何?
答: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禁毒工作,作出了一系列加强禁毒工作的战略决策,禁毒工作责任制和领导体制、工作机制、保障机制逐步建立完善,形成了各级政府领导、公安禁毒部门主管、各有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综合治理毒品问题的禁毒工作格局。1990年,我国政府成立了由公安部、卫生部和海关总署等25个部门组成的国家禁毒委员会。2005年全国禁毒人民战争开展以来,国家禁毒委员会成员单位已达35个,形成了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毒品问题的良好局面。
同时,我国高度重视禁毒法制建设,禁毒法律体系逐步完善。2008年6月1日,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禁毒工作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正式实施,我国禁毒工作由此进入到依法全面推进的新阶段。2011年6月26日,国务院《戒毒条例》施行,首次用法律形式明确了“以人为本、科学戒毒、综合矫治、关怀救助”的戒毒工作原则,确立了我国戒毒工作的指导理念和发展方向,完善了社区戒毒、自愿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的戒毒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