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试点传真> 山东诸城

诸城城乡一体发展聚焦:新社区 新农村 新生活

2012-06-25 16:28:1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潍坊日报 

六月的龙城大地,处处焕发着生机与活力。走进山东省诸城市龙都街道土墙社区,映入眼帘的是宽敞的柏油路、整齐的绿化带、健全的公共服务机构和文体娱乐场所,更有一个个特色产业园、一幢幢崭新的居民楼……山东省诸城市城乡一体化发展,使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改革创新建社区

管理服务全覆盖

自2007年以来,诸城市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在农村全面开展农村社区化服务与建设,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的原则,把相邻的几个村庄和相关单位规划建设为一个农村社区,设立社区服务中心,贴近农民需求开展基本公共服务,形成多村一社区的新农村建设模式。2009年初,诸城提出全面推进农村社区化发展,以农村社区为单元,统筹推动公共服务、经济、政治、文化、组织、聚合居住等工作,实现“集聚式”发展。从2010年起,依法撤销所辖1249个行政村建制,合并为208个农村社区,农村社区逐步成为诸城新的社会基层组织单元。

在推进社区化发展过程中,诸城市着眼于推动管理服务下沉,以社区化发展为平台,健全完善社区基层组织、综治维稳、为民服务、民生保障和产业发展体系,初步构建起“一个平台、五大体系”的城乡一体化社会管理服务新格局。将每个社区确定为一个管理网格,探索建立起“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多元化参与”的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新模式。目前,该市构建起235个社区单元网格,市直职能部门、镇街下沉管理人员2400多名,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诸城被中央综治委确定为全国社会管理整体创新九个典型培育地区之一。

社区带起新农村

农民就地市民化

“住上跟城里人一样的房子,还要有跟城里人一样的配套设施,不然就是换汤不换药。”这是诸城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共识。目前,诸城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08个农村社区已全部开通客车,自来水村庄普及率达到100%,农村垃圾和污水实现集中统一处理……

诸城市的农村社区建设不求千篇一律,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不但宜居,而且要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土地流转,诸城市规划建设了10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0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园区、69个种植业园区。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科技化、品牌化、标准化,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农产品附加值,解放了农业生产力,而且增加了农民收入,形成了结构基本合理、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产业布局。

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使大量农民从土地中走出来。诸城市因势利导,通过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和推进城区企业向农村延伸,规划建设社区特色产业园区,形成了城乡一体的产业链条。如今,该市农村社区已入驻企业1229家,超市营业面积达到19.8万平方米,带动15万社区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林家村镇新会里村农民赵金玉原来住着4间平房,为了孩子上班更方便,他到小寨社区买了一套楼房。“社区聚集区临近省道,还有超市、餐馆、卫生室、图书室,工作、生活都方便。”赵金玉高兴地说。

为加快农民居住向社区的融合聚集,诸城市坚持把社区居民居住环境改善放在首位,加大对道路、供水、供气、供热等基础设施的城乡联网,率先使农村社区与城市“联通”,同时让农民和城市居民一样,在家门口就能及时便捷地享受到医疗卫生、养老入托、治安警务、社会保障等一系列基本服务,社区居民享受到了城乡“同质”生活,广大群众的幸福感不断提升。

要增强社区的吸引力,少不了多彩的文化生活。依托社区广阔的文化广场,社区组织群众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目前,该市民间文艺队伍已达600多支,每年举办各种演出5000多场次,农村社区居民的生活悄然变化着。以往,许多村民羡慕城里人的生活,常把“看人家城里”这样的话挂在嘴边。目前,随着社区服务的更加完备,社区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平台,其承载能力不断加强,一些农村社区居民甚至感觉“比城里还好”。

诸城市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始终坚持以民生为本、产业为要、文化为魂、服务为先、法制为纲、统筹为要,让群众得到了实惠,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互动共进,为争当全省县域经济的排头兵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作者:郭沛盛 梁学运)

[责任编辑:徐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