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牌照就人性?
在北京的“摇号限购”备受诟病、欲求另辟蹊径破解“堵”局之时,上海的“拍卖牌照”更容易成为借鉴的对象。上海是国内唯一实行私家车牌照限额拍卖的城市。1994年,为控制私家车数量,缓解交通拥堵,上海开始实行牌照拍卖政策,每月举行一次拍卖,每场投放数千个额度。上海市政府的意图是要通过对私家车牌照发放的控制,来抑制城市汽车保有量的增长,进而化解交通拥堵问题。这一特殊的模式在质疑声中延续至今已有18年,效果究竟怎样?
去年媒体有篇报道让人印象深刻。据称,2009年8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沪发布了其对上海为2010年世博会所作筹备的评估报告。报告中有一点便是肯定上海坚持私家车牌照拍卖制度以控制机动车增长。当时还与北京进行了对比,认为拍卖牌照在减少私家车增长方面有积极作用,数据呈现的是减少了百分之二三十。当时在发布会现场,UNEP执行主任念出这个数据后,台下记者们便开始窃窃私语,因为对照现实的交通压力,实在是看不出报告陈述的作用。
在记者们眼里,上海本地的车牌增长数量和速度虽然比北京低,但北京是实数,上海则是虚数。因为上海很多车挂的是外地牌照,虽然本地牌照数量没有猛增,但是跑在路上的车辆确确实实在日益增长。目前上海对于外地牌照,最重要的一个限制就是高峰期不能上中环以内的高架桥,不过,对于开车人而言这并不是多大的麻烦,因为在高峰时段高架桥上同样也堵车。虽然最近上海户籍居民在江苏、浙江、安徽这几个邻近省份办理牌照都会被拒,但上海常住外来人口将近600万,他们“上外地牌,跑上海路”依旧没有障碍。
与北京的尴尬相同,上海的拍卖牌照政策也遭遇到供求关系的挑战。继今年4月牌照价格首次突破5万元大关后,5月价格继续高歌猛进,最低成交价64000元,平均成交价64367元。而此前的若干年,平均中标价一直维持在3万~5万元左右。由此诞生了上海市民将牌照戏称为“世界上最贵的铁皮”。在这种语境下,“黄牛”泛滥也在意料之中。据媒体报道,上海目前已经形成了“黄牛”、代拍公司、经纪公司携手抢拍、倒卖私车额度的产业链。
除了暗箱操作的顽疾难除,制度合法性的拷问,也如影随形地鞭挞着上海的拍卖政策。2004年5月24日,时任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曾公开表示,上海的私车牌照拍卖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
律师界也认为,道路交通安全法及《机动车登记规定》等规定了申请机动车登记应当提交的五项证明和凭证,并不包括上牌额度证明,但上海的做法却增加了一项法律范畴外的机动车登记条件。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地方性法规为实施上位法对行政许可条件作出的具体规定,不得增设违反上位法的其他条件。面对质疑,上海市政府一直坚持回应:“经过请示全国人大、国务院等有关部门……各方都认为上海拍卖私车牌照的做法没有违法。”时至今日,上海的牌照拍卖政策依然没有摆脱“没有法律依据”的“责难”。2010年,更有律师为此一纸诉状将上海市政府推上了被告席。
飙升的牌照价格不仅惹怒了上海市民,也无形中削弱了购买力、加剧了车市的不景气。《上海证券报》首席记者吴琼就表示,“高价的汽车牌照,洗劫着国民财富”。近7万元的上海牌照让人惊心动魄,这相当于一辆经济型轿车的价格。“谁能解决汽车牌照价格飞涨的问题?没人!因为主管部门无意解决!”
也许是听到了坊间的责问,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局长孙建平近日表示,上海将采取几大措施给天价牌照“降温”,包括遏制投机炒作,保持一定的额度投放量,研究削弱二手车额度交易价格对拍卖市场的影响等举措。
看来,上海的那本经念起来也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