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
与巍峨的国家博物馆比肩而立的,是一座气势恢宏的大理石贴墙九层大厦。门前那块“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的挂牌透出一种威严;拾级步入正门,大厅内“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横匾赫然矗立。
2011年春夏之交,东长安街上是川流不息的车辆和熙熙攘攘的人群,人们肯定猜度不到,眼前的这座大厦正紧锣密鼓地酝酿着一场撼天风暴。
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深刻转型,文化走向多元,各种利益诉求与矛盾交错凸现,公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的斗争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和扑朔迷离。1999年,公安部首次利用逃犯相关信息在全国实施联网抓捕,“网上追逃”由此诞生。对特别重大的逃犯,比如A、B级通缉令逃犯,还直接挂在公安部政府门户网上,发动全国人民参与抓捕,给逃犯以极大震慑。遗憾的是,“网上追逃”永远是一个动态呈现,抓回一批,新发案又逃走一批,网上在逃人数一直在高位徘徊,潜逃时间最长的逃犯竟长达三四十年;更有甚者,个别罪大恶极的杀人犯,潜逃在外继续作奸犯科,给社会造成危害,更给人们安居乐业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威胁;受害者亲属长期上访不息,多达数千起此类信访案件,压得各级信访部门喘不过气来,成为社会安全的重大隐患……凡此种种,令公安部领导们寝食难安,焦虑、愧疚、负债感时时袭上心头。
中国社会伦理历来崇尚“千年道统民为贵。” 公安——共和国之盾,手握法治利器,忠诚于祖国,护卫百姓平安。“以人为本”是公安肩负的神圣职责。人民呼唤公安卫士重拳出击:下定决心,组织警力,协同作战。
没有行动的愤怒毫无意义。正如美国剧作家纳西·威廉姆斯的名言:“敢想而不敢行动的雄狮,会永远被困在牢笼。” 行动,关键在于行动,打响一场多警种、多部门协同作战的“清网行动”: 清剿网上逃犯,清理在逃信息,清查违规问题。
2011年5月26日,祖国大地上,一场惊心动魄的全国公安机关网上追逃专项督察“清网行动” 战斗拉开了序幕……
杀手,必倒于枪口之下
冥冥之中,宗立勇注定在劫难逃。
2011年7月22日下午,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出境口安检通道,排在队伍中的一个花白头发的中年男子递上护照,边检民警小王立即警觉起来:护照上的姓名与出境卡上填的姓名不相符?
“去澳门干什么?” 小王不露声色、尽量以平和的声调问道。
“去,去,去旅游呀……” 中年男子结结巴巴。
“北京好玩吗?” 小王突然又抛出一句试探性的问话。
“什、什么……好玩吗?” 显然,中年男子已乱了方寸。
民警小王随即将中年男子带至值班室。“你的名字?宗立勇是谁?” 中年男子如同遭到致命一击,面如死灰,立刻大声嚷嚷起来:“我是澳洲人,你们扣押我是非法的……”通过电脑上网查询,照片等信息比对,警方大喜过望:该名男子正是直接参与18年前轰动一时的“中俄列车大劫案”、国际刑警组织为此而专门发出红色通缉令、全球追捕的在逃要犯宗立勇。
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呵!
人称“东城老七”的宗立勇,18年前可是名动京城的北京倒爷。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正值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快速转轨,而前苏联一夕解体,经济社会陷入动荡与贫困,“东城老七”宗立勇等一批北京倒爷们趁此良机,从地处京、津、保三角腹地的白沟商城大量批发皮夹克、羽绒服、旅游鞋、打火机等小商品,运往俄罗斯倒卖大发其财。北京至乌兰巴托、莫斯科的k3/4次国际列车,是新中国成立后开通的第一条涉外列车线路,穿行于中、蒙、俄三国之间,号称“中华第一车”。一时间,k3/4次国际列车上人满为患,成为人们前往俄罗斯“淘金”的便捷通道。
财富如潮水般涌来,倒爷们很快过起了声色犬马、纸醉金迷、挥金如土的生活……然而,欲海难填,他们竟盯上了k3/4次国际列车上商贩们的货物、首饰、钱财,竟结伙干起“把刀一亮,对方交钱”的罪恶勾当。按照规定,中俄国际列车驶出二连浩特边城时,中国铁路乘警随之下车,而俄罗斯却没配备警力上车值守,这就给歹徒们抢劫造成可乘之机。
1993年5月26日7点45分,k3/4次国际列车准点从北京站始发,经过10多个小时风驰电掣般飞奔,于当日午夜浓重的夜色中徐徐驶离中国边境二连浩特站。顿时,整趟列车车厢即刻弥漫着恐怖气氛:先后有4个犯罪团伙手持瓦斯枪、电警棍、匕首、长刀、木棍等凶器,频繁出没,轮番作案,一节一节车厢地毯式洗劫旅客财物,丧心病狂地强奸、轮奸妇女……据不完全统计,有上百名旅客受害,被抢财物价值达百万元——这趟“财富列车”变成了“厄运列车”。
“中俄列车大劫案”震惊世界,多名受害旅客向我驻俄罗斯大使馆报案。大使馆于6月3日即专函报告中央,中央领导高度关注和重视,并作出批示:此事令人发指,建议派得力干部去俄,尽早破案,予以严惩。
“中俄列车大劫案” 被列为当年的四大要案之一。6月6日,公安部组织铁道部公安局、北京铁路公安局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成立专案组,分成多组警力对该案全力侦破。
正当犯罪分子纷纷落网之际,作为抢劫团伙要角之一的宗立勇,却狡诈地从莫斯科逃往罗马尼亚、法国等地,化名“李勇”,数年间游走于欧洲各国。2006年,宗立勇持澳大利亚护照悄悄潜回北京,以赌博为生,尽量避免抛头露面。
18年亡命天涯,宗立勇已几乎难辨当年容颜,满头白发,形容憔悴。此刻,公安部发起的“清网大追逃” 行动,更是令他终日心惊肉跳,此次企图躲去澳门,一是赌瘾发作,二则打算避避风头。谁知在填写出境卡时,他竟鬼使神差地写下了自己的真名“宗立勇”,正可谓:百密一疏啊。
世间多有巧合事。18年前的5月26日,宗立勇肆无忌惮地参与制造了“中俄列车大劫案”;18年后的5月26日,中国公安部掀起一场雷霆万钧的“清网大追逃”行动,最终使他逃无可逃而落入法网。古人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全报!
多行不义必自毙:杀手,必倒于枪口之下。
“演员”:最终在舞台上谢幕
吉世光的故事,堪称一则现代版的“黑色幽默”。
当年,谍战剧《潜伏》风靡长城内外,每晚央视播出时,亿万观众守在电视机前随着剧情的推进而扼腕唏嘘,剧中男一号余则成的扮演者孙红雷大红大紫;而饰演保密局档案股股长“盛乡”的演员吉世光也大获成功。此时,吉世光凭借自己的悟性和勤奋,很快从跑龙套的群众演员,升格为有一些台词的配角,短短几年间,他已混了个脸熟,正向着成功的目标一步步迈进。尤其是在电视剧《潜伏》中饰演角色后,吉世光星途坦荡,越来越多的剧组找到他。
生活毕竟不是电视剧。沉浸在“明星”光环下的吉世光,却又时时处于胆战心惊的状态中,每当有自己出演的电视剧播出时,又想看又怕看,纠结复纠结,最后还是立即转换了频道,担心不一定哪天就会被警方发现了呢。曾经有多位导演邀请他去北京拍片,他也都找借口一一婉拒了。
2011年12月7日,当黑龙江省齐齐哈尔铁锋公安分局的刑警前去抓捕吉世光时,他正在新摄制的电视剧《少林猛虎》中扮演一名和尚,该剧已开拍了30多场。警察用东北的家乡话问了一句:“你叫什么名?”吉世光当场就崩溃了,没有丝毫反抗的意识。“回想当年那场事,自己实在太胆大妄为了,如今只能自食恶果。如果我不是逃犯,我的人生会非常精彩的”——该来的终归还是来了,吉世光平静地说完这句话,目光黯然地落在了眼前冰冷的手铐上。
1998年12月6日夜,齐齐哈尔市冷风飒飒,市公安局铁锋分局刑警杨琳和妻子脚步匆匆赶去单位加班,正穿过一条偏僻的胡同,突然遭遇手持尖刀的4名歹徒拦路抢劫。“我是公安局的……”杨琳大喊一声、话没说完前胸和后背已各中一刀,昏死过去后被抢走“七七式”佩枪,造成八级伤残,落下终身残疾;妻子则被抢走钱包……这起袭警抢枪案惊动了齐齐哈尔市、惊动了全国,公安机关立即组成专案组破案,并迅速捕获了其中的3名犯罪嫌疑人,另一名犯罪嫌疑人吉世光却一抬腿逃了个无影无踪。
吉世光一路往南逃窜,不敢坐火车,反反复复转乘短途汽车,直至来到了深圳。最初在建筑工地上打工,摞砖头、扛沙袋,只要能挣钱能活命,再苦再累的活都干;后来又凭着一付好嗓子会唱歌,在一些歌厅、夜总会赶夜场混饭吃,也曾在城乡结合部为一些农家操办红白喜事做主持人。2007年10月,已度过了近10年如惊弓之鸟的日子,吉世光悄悄潜到浙江横店影视城,蓄起小胡子,改名换姓,对外则称山东人氏。由于此前有过播音、主持人的经历,且具有一定的表演天赋,制片人给吉世光一连试了几个角色,感觉比较满意,将他留了下来。于是,吉世光开始了在横店影视城的“演艺”生涯。
吉世光腿脚勤快、任凭差遣、能吃苦耐劳、为人又“仗义”,很快受到导演们的青睐,曾有大牌导演让他出演多部电视剧配角,脱离了扮演群众演员的初级阶段。从2006年开始,吉世光先后在《神探狄仁杰》、《潜伏》等30多部电影、电视剧中扮演了各类不同角色。吉世光也有得意忘形的时候,2010年1月,他竟忘记了自己的特殊身份,接受一家媒体专访,大谈自己“横漂”的传奇经历:“2008年,是我在横店事业起步的一年,2009年则是我进步比较快的一年,从特约演员迈向了专业演员之路。”
其实,13年来齐齐哈尔警方一直是把“1998·12·06”袭警抢枪案作为命案来侦办的。“清网大追逃” 行动开展以来,追捕组撒开大网,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行程近万公里进行摸排、走访。功夫不负有心人,根据知情人提供的新线索,在浙江金华横店影视城发现了吉世光的踪迹:有一个男子操东北口音,也会说浙江话,他的相貌、年龄、体貌特征和吉世光极为相似。经过多方仔细辨认,民警确定这人就是逃犯吉世光。
为尽快将犯罪嫌疑人吉世光抓捕归案,2011年12月7日,抓捕小组多策并举,顺藤摸瓜,最终锁定了吉世光的行踪,对吉世光可能的藏身地点进行了全面查找和布控,并有针对性地对重点部位进行蹲坑守候,顺利地将犯罪嫌疑人吉世光抓获归案。
社会原本就是一个大舞台,吉世光这个人生轨迹大起大落的“演员”,最终还是在舞台上谢幕了,没有鲜花,没有掌声,只有一副冷冰冰的手铐,随着一阵尖啸的警笛声绝尘而去……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2009年4月29日,公安部发出一份公缉[2009]26号A级通缉令,追捕在逃重大犯罪嫌疑人吴正莲。
吴正莲,又名吴金娇,苗族,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八宝镇交播村人。在乡亲们的眼中,吴正莲一直是一个乖妹子,个头矮小,温顺乖巧,说话细声细语,从没和家人、邻居顶过嘴、红过脸。令乡亲们大跌眼镜的是:2008年11月18日,全国“打拐”统一行动号角吹响,吴正莲突然被云南警方逮捕,因其正值哺乳期,被实施监视居住。
谁也没有想到,这个看似一声不吭老实本分、没有进过一天学堂、年仅23岁的农村妇女,自2007年至2008年两年期间,伙同丈夫等人连续9次作案,涉嫌拐卖妇女、婴幼儿多达30余人。
2009年春节,吴正莲将1岁多的大儿子送到娘家交由父母看管,尔后背着小女儿悄然外逃。被乡亲们称作“A级人贩”的吴正莲,从此人间蒸发……
广南县警方放出狠话:挖地三尺也要将吴正莲抓获归案!
此后两年多,广南县警方历尽千辛万苦,先后出动警力300余人次,深入全县各乡镇、村寨张贴《通缉令》,拉网式摸排、盘查线索300余条,又辗转于广东、广西、贵州、山东以及江苏等10余省(区)30多个县市展开追捕工作,遍访厂房、工地、菜场、小作坊等可能打工藏身之处,行程千万里,耗资百万元,仍然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公安部在全国开展“清网行动”后,A级通缉犯吴正莲再度引起各级公安机关高度重视。网友邓飞则发起了“微博打拐”行动,在微博上集资8万元奖励线索举报人,12小时内即被转发7万多次,连姚明、孟庭苇等明星都参与了转发。
公安部督察专员以及云南省公安厅督察总队、刑侦总队、文山州公安局等相关领导,先后深入到广南县部署抓捕工作。一个蹊跷的发现:吴正莲自2009年春节过后,已经再没有人见过她的踪影,也没有与任何亲戚熟人联系过,当地群众根本无人知晓她的下落。
显然,吴正莲不按常理“出牌”。
必须调整侦破思路,分析多种可能性。而当谜底揭破之时,大家都傻眼了:为了躲避抓捕,人贩子吴正莲最后把自己也“贩卖”出去了,隐姓埋名远嫁到河南一深山旮旯的小山村,日出而作日没而息,与世隔绝,彻彻底底地“潜伏”了下来。
决定从源头抓起,从吴正莲出逃的那一刻一步步仔细核实,并将每一个细节认真分析、梳理。多少条线索接上又断,断了再续,工作之海量,琐碎如芝麻,堪比大海捞针。最终,一条极为宝贵的线索指向,令广南公安干警们欣喜若狂: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回龙乡郭庄村大西庄殷某前两年娶回的妻子“熊中仙”,很有可能就是吴正莲!
2011年11月7日,南阳市公安局组织了一支由技术侦查支队、刑警支队、桐柏县公安局民警等20余人组成的抓捕组,会同广南县公安局一行4人赶赴回龙乡实施抓捕行动。
真正见到吴正莲时,她怀抱孩子端坐不动,有意将头发放下遮住半边脸,问她话不搭腔,问多了,一口咬定自己叫“熊中仙”,村民们也都指证说她就叫“熊中仙”,比对照片,吴正莲与“熊中仙”虽然很相像,但黑白胖瘦却各不相同,细心的民警还发现“熊中仙”的两颗上门牙特别小……一时间变得难以确认。
接下来的工作是和风细雨、细致入微的,包括对吴正莲父母亲友的政策宣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又专门请来懂苗语的女民警与她耐心交流……“熊中仙”最终不得不承认自己就是吴正莲。原来,为了改头换面,吴正莲竟连两颗金牙齿也取下来了。
2011年11月9日20时30分,当押解吴正莲的警车在广南县公安局门口缓缓停下,人们献上一束束鲜花时,我们凯旋的女民警却只说了句:“顶(很)辛苦的,只想美美睡一觉啦……”
此刻,“A级人贩”吴正莲落网的消息一经传出,网民们奔走相告,网络上一片沸腾,人心大快,大快人心。中国有句谚语:“万事劝人休瞒昧,举头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既然作恶了,就是逃往天涯海角,终将逃脱不了法律的严惩……
徐心联,僧人,人称惟迪法师,头上罩着五光十色的光环:浙江大学成人本科学历、二级建造师,书法作品屡获大奖,杭州市青年联合会委员,净慈寺、香积寺两院监院,多次出访各国,会晤佛学界各路宾客名流。
然而,徐心联又确确实实系“1994·7·27”江西九江南站铁路宿舍灭门案的主犯之一。
徐心联出身农家,祖辈务农,家境贫寒,初中没毕业即在九江市一家汽车修理铺当学徒工,在与一群社会上混混商议南下海南“淘金”的前夜,犯下了伤天害理的杀人凶案。
徐心联作案潜逃后,他开始云游四方。九江市北靠长江,江北50公里的东山山麓下,即为中国禅宗史上著名的五祖寺,徐心联的逃亡之旅,首站选于此处。随后,他的足迹遍及安徽九华山、厦门佛学院、福州西禅寺、普陀山普济寺、嵩山少林寺等。2000年10月,徐心联来到素有“东南佛国”之称的杭州,冒用广东韶关曲江县罗某的名义办理了二代身份证,取法号为“释惟迪”,开始了一段相对安定的“潜伏”生活。在西湖南岸的净慈寺,徐心联从扫地、敲钟的挂单和尚做起,逐步升到僧值、知客,直至住持和尚。
徐心联的父母不敢相信自己的儿子杀了人。据老两口回忆,儿子是在傍晚四五点钟空手离家的,穿着一身夏天的单衣,没有留下一句话。万万想不到的是,此一别后,苦巴巴盼望了17年,父母与儿子的再次相见,却是在泪眼婆娑、相对无语的看守所中……
人生是有底线的:比如敬畏生命,敬畏法律。
“向善”与“作恶”往往在一闪念间。正是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训:“一失足成千古恨!”
法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毫无疑问,等待徐心联的必将是最严厉的法律制裁……
零点:清网结束,战果赫赫
2011年12月16日零点,对于全国各省、区、市公安厅局长们来说,兴奋、激动、期盼、喜悦……五味杂陈。这些厅局长们都在忙着统计各自“清网行动”的赫赫战果,又都十分体恤属下的干警们,他们曾宣誓“为人民的安危而战、为公安干警的荣誉而战”,一个个秉持“法律之坚盾”,吃喝睡觉都在想着“追逃,追逃……”
“清网行动”,全警行动,全民行动,全国行动,上下齐心,广泛参与,撒开一张张天罗地网,让犯罪分子顷刻之间陷于灭顶之灾,惶惶然如丧家之犬无处逃遁。《孙子·谋攻》曰:“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强大的政策攻心谋略收获了极大的效应,多达40%的逃犯经过劝降而纷纷自首归案。
“清网行动”,原部署实施13个月,预计至2012年6月底前结束。行动开展后,声势之浩大,威力之凶猛,大大超出了战略预期,前4个月,即快速完成任务50%,总指挥部即时调整战术,向纵深推进,扩大战果,全国各地党委、政府超常投入,动员一切人力、物力、财力配合作战;全国公安干警超常组织,展现出非凡的战斗力和执行力。
“清网行动” ,仅历时203天,全国公安机关网上在逃人员总量下降了84%,其中,从77个国家和地区押解回囯的境外逃犯达900多人,抓获命案逃犯2万多名。公安部的领导们脸上终于露出了舒心的笑容,笑得那么惬意,决心完善一整套打击犯罪的长效机制。他们面对频传的捷报,挥挥手,果断地作出决策:提前收网,鸣金收兵!
显然,在共和囯的公安史上,这是一次难以忘怀的大获全胜的战役。然而,全国200万公安干警仅仅开心了一阵儿,授完功领完奖庆贺完胜利,又都绷紧了神经,不敢有半点松懈——因为,他们的心中早有一个庄严的承诺:共和国公安,人民的守护神!(张胜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