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越边境重镇广西凭祥市,有一个在边境居民和中外客商中广受欢迎的“联合调解室”浦寨联合调解室。
2011年以来,浦寨联合调解室成功调解案件共108件,涉案金额达120多万元,接受中越边民、客商法律咨询530余人次,组织商会人员举办法律知识讲座2次,把法律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百姓生活中。
浦寨边境贸易区与越南谅山省文朗县接壤,西南连接越南谅山省新清口岸经济管理区,距凭祥市区15公里,距离越南北部门户谅山省府30公里,是我国面向东南亚市场最便捷的陆路通道和物流中心,是目前中越边境线上规模最大的边民互市点,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区和合作区。由于区位优势凸显,引来了越南和国内除西藏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台地区的中外客商在贸易区内从事贸易活动,浦寨贸易区暂住人口3000多人,人员日均流量6500人次(其中越方人员约500人)。
在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中,广西凭祥市人民法院坚持从更新司法理念入手,立足“边”的优势,做足“边”的文章,积极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为边民服务、为边境客商服务,通过设置驻边贸点调解室、构建大调解格局等一系列社会管理机制创新,为促进南疆边境和谐稳定作出了贡献。
整合社会管理资源 完善诉调衔接的纠纷解决机制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和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的建设,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进入法院的各类矛盾纠纷呈现出新的形式、新的特点,对法院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凭祥市法院经过调研认为,为了方便群众,延伸基层司法服务职能,维护边贸点的稳定发展,就需要将司法重心延伸到诉前和诉外,下沉到基层,将大量社会矛盾解决在初始和萌芽状态,构建起稳定的“金字塔”型社会矛盾化解格局,在浦寨边贸点设立调解室,引导群众更多地选择调解方式解决纠纷,为群众提供公正、便捷、经济的纠纷解决方式。
在凭祥市委的支持下,凭祥市法院牵头与凭祥市公安边防大队、浦寨管理委员会共同出台了工作意见和方案,设立凭祥市人民法院驻浦寨调解室作为人民法院能动司法、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平台,联合公安边防大队、管委会深入调研、结合法院的实际就工作任务、总体目标、工作职责及流程进行了规定,落实工作职责。为提升调解室的调解成功率,凭祥市法院大力加强调解室软、硬件建设。
做实社情民意调查建立社会稳定预测机制
凭祥市把审理的每一起案件、调处的每一起纠纷都放到社会矛盾化解和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去认识,要找出问题,发现规律,提出建议,实现办案工作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悄然改变了中越边民、客商处理纠纷的方式方法。
浦寨边贸点经济贸易以小额快捷交易为主,客商之间往往通过电话联系,口头商定商品价格、数额等问题。在实际交易过程中,由于中越客商对交易术语的理解不一致等原因,中途变卦反悔、交易数额不符合约定等问题经常出现。
驻“边”调解室成立后,受理了多起纠纷案件。经法官主持调解,当事双方依照相关法律规定,以双方签订的货运合同为原则,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达成了和解协议。以此模式成功调解了大量的此类纠纷后,在边贸点运输业各利益方已默认了以此模式来处理这一类纠纷,从而使此类纠纷的处理进入了良性循环,促进了边贸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创新司法便民的措施建立非诉调解司法确认机制
调解室成立之前,边民、客商合法权益遭到了损害,往往因为诉讼程序繁琐、费时费力而不愿意到法院通过法律渠道解决问题,而是通过边防派出所、边贸点管委会、当地商会等机构协助解决,但因为权力和管辖范围的原因,很多时候事情无法得到圆满的解决,矛盾也就越积越多,成为社会治安的隐患。
凭祥市法院在边贸点设立调解室,把司法服务送到边民、客商家门口,简化诉讼程序,提供了便利的司法服务。经过在实践中的不但摸索,形成了与边防派出所、管委会、商会的多方联动调解机制,并不断完善,以此来把边贸点的矛盾纠纷化解掉。
丰富法制宣传形式建立司法与人民群众的互动机制
为了更好地化解矛盾纠纷,凭祥市法院还开展“听”—“讲”的形式倾听民众的需求,为群众办实事。
“听”是指开座谈会,凭祥市法院邀请边贸点的客商代表、边防官兵开座谈会,了解贸易行业的规则、存在的主要纠纷等问题,为调解室更公平公正地开展调解工作打下基础;“讲”指的是开展法律讲座,针对客商日常的贸易活动中碰到的种种问题传授法律知识,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越边境各种民商事利益冲突和摩擦时有发生,凭祥市法院顺应了新时期的新要求,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及时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在维护国家边疆稳定工作中交出了一份令祖国和人民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