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早7点,还未上班的社区干部赵玉霞接到龙都街道东土墙村刘全胜媳妇打来的电话:“俺家老头儿被包工头打了,还不让报警!”赵玉霞先报了警,接着安排就近的社区干部赶到现场。原来,刘全胜与包工头施工意见不一致,被包工头情急之下拍了一砖头,警察与社区干部很快到场只用十几分钟就化解了矛盾。
能够这么迅速地得到信息并化解矛盾纠纷,得益于诸城市今年以来依托社区建设推进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
从2007年开始,诸城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化建设,形成了“多村一社区”的“诸城模式”,实现了基层社会管理服务机制的重大变革。到2008年6月,全市建成城乡社区235个,构筑起新形势下基层社会管理服务的新平台。2012年,诸城又以社区化为载体,以信息化为支撑,科学划分网格、明确网格责任、完善运行机制,建成了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
诸城的网格化管理体系,以社区为基本单元,将全市划分为235个管理服务网格。社区内,以每个自然村、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作为“一网”,设立1名信息联络组组长;每20—30户作为“一格”,确定1名信息联络员。全市共设立了1738张网,8936个格,形成了整齐划一的社区地域和空间架构体系,实现了社会管理服务的无缝隙、全覆盖。他们还建立了网格化管理层级负责制,镇街党政主要领导对辖区所有社区负总责,社区党委书记、社区主任对本社区所有自然村、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负责,信息联络组组长和信息联络员负责网格内基础信息、动态情况的收集上报。
清晰明确的网格化管理体系,使诸城实现了“人人在网中,事事有人管”。3月29日,辛兴镇朱庙社区的信息联络员王术清走访中了解到,北朱庙村的刘炳信和王术平因为耕地边界问题产生纠纷,双方情绪激动。王术清详细了解事情经过,并到镇综治维稳中心如实反映。4月17日,镇综治维稳中心工作人员、北朱庙社区干部、双方当事人和王术清一起,到现场丈量了土地,找出了界标,弄清了事实。刘炳信按照小麦损坏的面积赔偿王术平1000元,并向他道歉,消除了矛盾。
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的运行,改变了以前基层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发现不及时、信息不畅通、化解不及时、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今年以来,诸城及时发现矛盾纠纷991起,全部化解在网格之内,全市可防性刑事发案同比下降31.2%,83个农村社区实现了刑事“零发案”。(记者:姜国乐 通讯员:张辉 臧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