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为国之本,农为民之本。农村稳则全局稳,基础牢则社会安。从当前农村现实情况来看,农村干部队伍存在年龄老化、知识偏低、活力不足、观念陈旧等现状,不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村级组织缺乏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各种行政措施、集体公益事业难以落实和开展,一些民事纠纷得不到及时疏导和解决,影响了农村的稳定。正定县着眼未来,创新社会管理,组织开展了“农村好青年”评选活动,选树、培养、储备、造就一批水土适应、既不离土又不离乡的农村优秀青年,锻造一支新农村建设生力军,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开展“农村好青年”选育活动的具体做法
正定县委科学谋划、周密部署、精心组织、严格实施,着力抓好“选拔、培养、管理、使用”四大环节,保证了选育工程的深入实施。
一是以严密的组织程序选人。深入动员宣传,吸引优秀青年广泛参与。县委成立评选活动领导小组,出台评选活动《意见》,召开全县动员大会,要求县乡村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各种宣传形式,对评选目的、范围、方法和步骤大力宣传报道,吸引尽可能多的青年报名参选。采用统一标准,对报名青年资格审核。由村进行基本情况初审,然后由乡镇会同计生、综治、派出所等部门联审,再由县评选活动办公室终审。严格组织考试,检验理论政策水平。考试内容既突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又紧密结合农村实际。开展联名推荐,接受群众评议。入围青年由乡镇和村街至少两名干部引领入户宣讲自荐,表达服务意愿,争得村民推荐。组织公开演讲,进行综合评价。乡镇以村为单位组织演讲。按照理论考试、联名推荐、素质演讲情况择优入选,最终确定200名“农村好青年”和150名“农村先进青年”。
二是采取针对性的方法育人。为使“农村好青年”尽快成才,正定县将其教育培养纳入农村干部“素质工程”总体规划,纳入各类人才培训、党员发展计划和“两委”培训计划。以教育促成长,利用重要活动、重大节日,加强政治思想、道德情操、思想作风和组织纪律教育,引导他们不断强化宗旨、大局和团队意识。以培训促成长,以乡镇党委为主导,按照农村需要的原则,举行灵活多样的专题技能培训和农村业务培训,着力提高致富能力、带富本领和农村工作水平。以帮带促进步,建立县级领导联系、乡镇干部指导、村“两委”干部帮带“3+1”培养模式,通过政策辅导、工作指导、作风引导和心理疏导,心贴心地帮,肩并肩地带,手把手地教,使他们尽快熟悉掌握农村工作规律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是通过强有力的组织领导管人。为确保农村好青年的表现令人满意,县委成立管理考核领导小组,县委组织部设立青年干部管理科,出台《管理考核办法》,建立人才数据库,健全工作运行机制,不断强化选育活动的领导。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制定定期汇报、走访、约谈制度,完善定期述职、重大事项报告、请销假制度,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工作情况。创新工作监督机制,定期不定期对到岗到位、工作日志、履行职责、目标完成等情况进行督促检查。通过“晒日志”、月交流、季度总结、半年评议、年终述职等办法,从品德、能力、实绩、作风等方面综合评定。完善“进出”机制,对考核不称职或严重违反有关规定的,取消任职资格,使他们既有动力,也有压力。
四是以实践锻炼的手段促人。正定县委坚持在一线岗位历练、在复杂环境磨练、在艰苦实践锻炼“农村好青年”,定责任、分任务、压担子,合理安排,大胆使用。给平台。“农村好青年”中是党员的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非党员的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在2012年村“两委”换届选举中,109名农村好青年依法按章进入新一届村“两委”班子。给任务。根据工作需要和个人特长,安排参与村内事务或计划生育、征地拆迁、秸秆禁烧、综治维稳等重点工作,使其在急难繁重工作实践中丰富阅历、积累经验、增长才干。给待遇。任职期间,县财政每月发放基础生活补贴,工作奖励按村“两委”干部标准执行。对成绩突出、组织认可、群众公认的在评先评优、发展党员等方面优先考虑,推荐参选县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鼓励引导条件成熟的通过选举进入“两委”班子,使他们成为村级组织骨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