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试点传真> 凭祥

贴心服务,给特殊人群搭建“温馨之家”

2012-05-15 14:38:24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广西法制日报 

    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刘耀龙(左三)在凭祥市委书记廖应灿(右一),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卫红(左一)的陪同下,到凭祥检查指导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温馨之家,贴心服务——如今,无论是走进凭祥市各乡镇司法所,还是来到设立于市民事服务中心一楼的市司法局服务大厅,你都可以看到这充满温情的8个大字。这,不仅是广大群众反映诉求的便捷窗口,也是特殊人群的一处“温馨之家”。

    推广狮子山社区帮教经验、引进企业创办安置服务中心、打造温馨之家引导两牢释放人员回归社会……近年来,为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南疆国门社会和谐稳定,关爱特殊人群、帮扶特殊人群,成了凭祥市探索社会管理创新的中心主题之一。

    狮子山女子帮教队:关爱特殊人群的鲜活典范

    在凭祥,提到帮扶特殊人群,就不得不提凭祥镇狮子山社区的女子帮教队。

    狮子山社区位于凭祥镇南面,现有居民997户,4290多人,流动人口占四分之一。10多年前,狮子山路曾被当地人称为“吸毒一条街”。由于“粉仔”多,加上晚上没有路灯,社区治安案件频发,居民生活几无宁日。严峻的现实让身为社区主任的陆慧珍再也坐不住了。通过深入走访,仔细分析,陆慧珍发现,造成这一被动局面主要原因是,部分刑释解教人员,特别是涉毒人员回归社会后,回家没人接、在家没人管、生活困难没人帮、谋生就业没人扶。从那时起,在陆慧珍的倡导和鼓励下,狮子山社区的一些热心妇女便自发聚在一起,通过家访、做好思想转化工作、帮找工作和解决生活困难等方式,对刑释解教人员和吸、涉毒人员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就是成立之初的狮子山女子帮教队。

    家住狮子山路的潘某因吸毒被强制戒毒并劳动教养两年,出来后左邻右舍对其另眼相待,让他心灰意冷,是陆慧珍等一帮社区老阿姨让潘某重新扬起了生活的希望:她们一边热心引导潘某,一边做通潘某父母及左邻右舍的思想工作,先是帮潘某在社区临街摆摊搞修理,而后指导潘某养猪酿酒,生活好转后又四处张罗为他物色对象,让他建立了一个温暖的家。“对我来说,大姐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重生后的潘某提起此事总是感激不已。

    经过多年的坚持和努力,如今狮子山社区女子帮教队已由原来的5人发展到现在的28人,成员有社区的女干部、女个体户、家庭妇女、女民警及女华侨等。据统计,帮教队自成立至今,已先后成功帮扶88名刑释解教人员及吸毒、涉毒人员和待业青年实现再就业,做到了社区刑释解教人员无脱管、无漏管、重新犯罪零记录。在女子帮教队慈母般的真情感染下,狮子山社区7年来未发生一起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全国禁毒帮教示范点”、“全国妇女普法宣传教育示范点”、“平安社区”、“无毒社区”等匾牌挂满了社区办公室的荣誉墙上,居委会主任陆慧珍也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狮子山社区女子帮教队成了关爱特殊群体的鲜活典范,同时也成为凭祥市创新社会管理的一张亮丽名片。

    在“狮子山模式”的带动下,凭祥市狠抓刑释解教人员帮教落实工作,通过“一帮一”、“多帮一”等的形式进行帮教。回归人员报到登记后,由帮教小组及时与他们签订帮教协议书,定期和不定期对回归人员进行教育和帮扶,做到不漏管、不脱管。目前全市安置帮教对象无脱管漏管,重新犯罪率为零。

    女子山歌队:用歌声感化心灵

    礼茶村坐落在友谊关的边上,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村里毒品危害由来已久。村民告诉记者,由于村子紧挨国境线,“买货卖货”太容易,过去“粉仔”很多,偷鸡摸狗是常有的事,村里的老百姓苦不堪言。在村支书凌振森的印象里,最猖獗时,村里曾有60多人吸毒,“吸毒村”这一恶名也因此戴到了礼茶村的头上。

    依靠“十户联防”,礼茶村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吸毒贩毒现象,但由于缺乏通俗易懂深入人心的宣教载体,成效还不是那么明显。于是有村民灵机一动向村干部提出了这样的建议:“礼茶村都是壮族,壮族妇女喜欢唱山歌,用唱山歌的方式宣传禁毒如何?”

    隘口边防派出所民警和村干部随即找到一些热心的妇女商量,大家一合计,山歌队很快成立起来了。成立之初的礼茶村女子山歌队有6名成员,今年38岁的黄雪金是其中之一。“当初村干部找到我的时候,我还担心家里不同意。没想到我把这事告诉他们时,家人都很赞同,我也就来劲了。”

    “毒品就是那魔鬼,吸食上瘾不可收,伤你身来要你命哟……哥哥妹妹莫近它,齐心协力把毒除……”从此,在田间地头,在市里、镇里、村里组织的各种活动上,人们都可以听到山歌队嘹亮的嗓音,听到一段段有关禁毒的壮语山歌。山歌的内容通俗易懂,道理深入浅出,很受当地百姓喜欢,比如禁毒山歌《吸毒果然害处多》中说的“肩膀高过耳朵多”描写的就是吸毒者形如槁枯,低着头颅,耸起肩膀的悲惨形象。“听得多了,我们都会唱上几句了。”村民们说。

    山歌队里的成员,有的另一半吸过毒,有的还被判过刑。她们通过身边深切的感受,通过山歌表达她们对毒品危害的认识,唱起来真真切切,宣传效果格外明显。当初,村里的一些吸毒人员听到禁毒山歌就跑,后来有的吸毒人员,也跟着唱起了禁毒山歌。除了宣传禁毒,女子山歌队还编排了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生活的山歌。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女子山歌队已成为礼茶村乃至南国边疆的一个品牌,成为社会治安防范不可低估的中坚力量。

    礼茶村的社会治安实现了大转变,刑事案件多年实现了零发案,治安案件、矛盾纠纷也大为减少,成为了全广西实施“爱民固边”活动的模范村。如今的礼茶村,“粉仔”猖獗的日子不再,村容整洁,自来水、篮球场等公共设施日益完善,村风文明,村貌井然,老少知书达礼,青壮温和谦让,呈现出一片自然和谐景象。

    安置服务中心:特殊人群的“温馨之家”

    走进位于凭祥市城东、距离市区仅几公里远的祥和社区,但见一幢幢崭新的厂房拔地而起。这里就是该市专门为安置特殊人群而新建的安置服务中心。凭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卫红告诉记者,为了解决全市特殊人员的再就业,市里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一批企业到祥和社区,为重新回归社会的特殊人员、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建立起了一处工作有保障、生活有归宿感的“温馨之家”,实现了特殊人群帮教、帮扶、安置“一条龙”服务的管理新模式。

    从今年2月起,凭祥市在各乡镇司法所开始启动“温馨之家”的平台建设,让回归社会的刑释解教人员“有家可归”、“找到家的感觉”。

    4月29日上午,记者来到夏石镇司法所的“温馨之家”,所长韦世云告诉记者,“温馨之家”的建立,一方面为老百姓提供人民调解、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一方面为社区矫正、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进行指导和帮助,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夏石镇丰乐村的吕某兄弟俩因故意伤害被判刑。刑满释放后,在镇司法所的联系推介下,参加了市政府组织的招工活动到广东打工。最近,兄弟俩靠打工帮家里起了新房。那良村50多岁的苏某因贩毒被判入狱,今年3月刑满释放。苏某无妻无小,回归社会后只好投靠兄长暂住。为帮苏某寻找出路,镇司法所的干警一方面帮他搞材料申请低保,一方面动员他到祥和社区报名,解决再就业问题。为此,苏某感激不尽。

    与此同时,凭祥市还制定《精神病人救助管理实施办法》,精神病人的治疗费用由财政全额保障。对艾滋病患者,该市实行免费检测、免费治疗,政府给予最低生活保障。对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的就学子女,每人每月给予200元的生活补助,让其生活有保障。(记者 陆寿青 通讯员 龙开彬)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