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春5月11日电:“高铁守护人”的长夜7小时
新华网记者王昊飞、周万鹏
夜凉如水,万籁俱寂,只有机器触碰轨道声和粗重的喘息声依稀可辨。长吉城际铁路线上,“高铁守护人”正在忙碌不停。
长吉城际铁路是目前我国高寒地区唯一开通的高速铁路。10日晚9点30分至11日4点30分,记者见证了沈阳铁路局长春工务段百余名线路工人“高铁守护”的长夜7小时。
10日的夜间气温为10摄氏度。当晚9点30分,工人刘海波和工友们集结在长吉城际铁路龙嘉机场站准备出发,等待他们的是又一日的任务。刘海波做线路工人已经20年,他告诉记者:“公路没人检查养护就会出现坑坑洼洼,进而造成安全事故,高速铁路更是如此。我们的任务就是避免这些坑坑洼洼,确保铁路乘客的安全。”
晚11点50分,“天窗时间”时间到,这是业界对没有列车运行的午夜至凌晨3点50分时段的定义。这条铁路采用的是公交化运营方式,每趟列车的间隔只有45分钟,所以只能在“天窗时间”进行检修作业。
经过清点工具、安全教育、布置任务,工人们抵达各自的作业点。四周万籁俱寂,工人们借着头灯的光亮一步步踏在普通乘客从未涉足的道床与石砟上,然后开始轨道检查车检查、加强钢轨病害修理、补充道床石砟整理外观等工作。
112.5公里长、往返于长春与吉林两市的长吉城际铁路2011年1月11日正式开通。长春工务段段长李良善介绍,该段线路工担负其中142公里(71公里×2)正线、16组正线道岔、38座桥梁和6条隧道的综合养护维修任务。由于这是我国第一条高寒高速铁路,在养护维修方面几乎没有现成的经验借鉴,工人们只能在探索中以勤补拙。
这是一项一年365天从未间断的工作。从夜阑人寂到晨曦微露,线路工人们操作着各自的工具一刻未歇。他们为了城市化建设和交通设施安全牺牲了家庭时间。一位工人甚至打趣道:“天天昼伏夜出,邻居都问我媳妇是不是我们两口子离婚了。”
工人王化雪感慨:“最难熬的要算冬天,无论穿多少衣服都感觉冷,站在桥上干活时冷风嗖嗖的,手脚冻僵是家常便饭,干完活人人脸上都挂霜,真叫一个苦啊。但是为了养家,为了列车安全,旅客舒心,我们必须承受。”
旭日初升。清晨5时,列车的轰鸣声从远方传来,结束了一夜工作的线路工人们挤进班车,合上疲惫的双眼,在回宿舍睡觉前先小憩片刻。
像大多数默默无闻奉献社会的劳动者一样,这群“高铁守护人”并不为人所知,却依然热心奉献心血与智慧。王化雪说:“干一行爱一行,虽然我们每天工作在别人熟睡的时间和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但为了百姓乘车平稳、舒适和安全,咱们辛苦点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