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我没给你做过饭,这四年更没尽到儿子的责任。这是我在监狱里学做的糖醋鱼,您尝尝!”4月13日,在四川锦江监狱开展的“百子千妻万母”亲情帮教现场,服刑人员刘涛(化名)为80岁高龄的母亲端出亲手做的鱼。
这是四川省司法行政系统以“服务群众、管理创新”为主题,模范践行政法干警“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核心价值观,广泛深入开展“警民亲”服务群众“八件实事”活动一个缩影。
去年7月,四川省司法厅厅长李仲彬公开向社会承诺包括“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人民调解化纠纷促和谐、建立法律服务 “绿色通道”、开展“亲情帮教大走访”、法律顾问进万村、法制宣传进万家、坚持“阳光执法”、开展“外来企业专项服务”等服务群众“八件实事”。他要求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将法律服务工作关口前移,走出办公室,深入群众做好法律服务工作。
从民警到领导、从基层到机关,从律师到公证员,从人民调解员到法律服务工作者,服务群众“八件实事”已成为全省司法行政系统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行动。据介绍,自服务群众“八件实事”活动开展以来,四川司法行政系统从群众最需要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改起,用实实在在的惠民行动凝结警民亲情,在巴蜀大地留下了一个个警民一家亲的感人故事。
法律服务在身边:“一小时法律服务圈” 基本建成
2011年3月,成都市金牛区五里墩东街居民何某因交通事故死亡。其妻林某顿时面临困境:既无工作单位,又无经济来源,女儿又正在上初中,75岁的婆婆也需要照顾。2011年5月,彷徨无助的林某试着走进社区法律工作室。
时值金牛区司法局启动 “1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活动。群众在社区就可向法律援助志愿者咨询,并完成受援资格初审。由此,林某成为该区 “1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活动第一个受援者。
在社区法律援助志愿者宋雯婷帮助下,2011年9月5日,金牛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判令被告及保险公司支付赔偿款27万余元。拿到判决后,林某一腔焦虑化作万分感动:“最初只想咨询一下如何起诉,没想到交通事故也能得到法律援助,谢谢好律师,感谢好制度!”
“目前,‘1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已覆盖全部城镇居民和绝大部分农村居民。”四川省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刘贵文介绍说,全省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以“使每个法律援助需求者,使用公共交通工具,1小时内能够找到一家法律援助工作机构”为工作目标,让群众能得到更加便捷的法律帮助。
据统计,截止目前,全省新增乡镇(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700个,使这一类站点达到5739个,覆盖了全省85%乡镇(街道)。四川省司法厅还在律师事务所和法律服务所推行代为受理法律援助申请制度,全省836家律师事务所和1297家基层法律服务所变成法律援助的接待站、受理点和宣传窗口,全省法律援助接待点又增加2133个。
“为了让普通群众尤其是下岗工人、农民工等弱势群体能及时申请法律援助,四川从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拓展到公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绿色通道”,让群众感觉法律服务就在身边。” 四川省司法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一年来,全省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4.1万余件,服务受援人群44万余人次,为困难群众挽回和避免经济损失4.8亿元。目前,全省196家公证机构已全部建立公证服务“绿色通道”,共办理预约上门公证5770件、服务群众14070人次;快速受理司法鉴定案件10566件;办理农民工工伤司法鉴定援助案件1560件,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法律服务1577次,累计减免公证服务费用381万元,减免司法鉴定服务费用100余万元。
同时,各市州司法局针对当地政府的重大经济建设项目,累计提供专项法律服务3122件,为企业开展法律体检5409次,建立企业“法律健康档案”2900多件。成都市司法局成立了服务农村“四大基础工程建设”项目组,挑选了100名律师为全市20个县市区提供对口服务。泸州市司法局制定了“法律服务助推酒业加快发展的意见”,为“中国白酒金三角”战略提供专项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