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先争优活动中,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紧紧围绕富民强州目标,把实施“跨越发展先锋行动”作为基层党建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着力实施发展先锋、服务先锋、和谐先锋、彝州先锋行动,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进楚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着力搭建跨越发展新渠道,实施发展先锋行动。认真落实培育支柱产业政策,完善产业结构和布局,集中力量建设烟草、冶金化工、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文化旅游、新能源新材料六大重点产业,使生产要素向产业聚集、优惠政策向产业倾斜、人才资源向产业汇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县域经济、园区经济、民营经济,实施工业“千亿元园区”、“百亿元企业”培育工程和工业发展3年倍增计划,以楚雄、禄丰、武定、永仁四个工业园区为重点,推进园区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教育、医疗、养老、就业、保障性住房等社会事业,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组织开展以“组织领富、党员带富、干部帮富”为主要内容的创业致富工程,深入开展创建“带领致富党支部”和培养“脱贫致富带头人”活动,培养农村党员致富先锋6249人,带领53699户、87628名党员群众实现创业致富。
着力构筑为民服务新桥梁,实施服务先锋行动。不断深化和拓展干部作风集中整顿和教育活动,切实转变干部作风,扎实开展“四群”教育,组织实施党员干部“三深入”活动,全面推行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截止2012年3月8日,全州2万多名干部深入群众,建立民情联系卡94359张、民情登记表65473份,召开民情恳谈会32594场,收集群众意见建议37390条,协调落实各种项目1886个,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近3万个。同时,着力构建完善州、县市、乡镇、村(社区)四级为民服务体系,健全村组为民服务代办点和农事村办制度,健全为民服务体制机制,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务、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网上服务站等制度和做法。截止2011年底,全州10县市共建立县市级政务服务中心10个,乡镇建立便民服务中心66个、服务站94个,设立村(社区)便民服务站607个。同时,不断提高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的质量和水平。2011年以来,全州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开展评授争创优质服务之星888次3153人,评选争创流动红旗标兵683次2683人。
着力健全社会管理新举措,实施和谐先锋行动。围绕把楚雄建设成为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区的目标,以构建“和谐彝州”为载体,扎实抓好形势政策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制度,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定期下访、定时接访,及时排查纠纷隐患,促进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得到妥善处理,截止2011年底,全州共建立矛盾调处中心(站、点)875个,各级领导接访、下访6400余次,化解各类社会矛盾1.2万起。积极创建“和谐单位”、“和谐乡镇”、“和谐村组”、“和谐社区”、“和谐街道”、“和谐家庭”、“和谐学校”、“和谐企业”、“和谐邻里”。同时,以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特殊人群帮教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服务管理、网络信息建设管理为重点,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平安楚雄创建活动。
着力提升基层党建新水平,实施彝州先锋行动。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基层组织建设年”的部署要求,深入推进全州基层党建“十大工程”建设,即:“书记管党”工程、“组织覆盖”工程、“经费保障”工程、“阵地延伸”工程、“三有一化”工程、“素质提升”工程、“支部建设”工程、“城乡统筹”工程、“党内民主”工程、“先锋示范”工程,进一步巩固提升“彝州先锋・创先争优”党建工作品牌。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向上级党委和本级党的代表大会(或党员会议)双向述评制度。积极探索“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党组织模式,统筹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截止2011年底,全州建立合作社党支部35个、行业协会党支部73个,建立草畜、林果、药材等“功能型”党小组370多个。同时,积极推进“电脑+电视+手机”网络党建新平台建设,健全完善基层党建网站集群、网上党支部、网络课堂、网络工作室和网上为民服务站服务体系。截止2011年底,完成了388个卫星模式站点建设任务,已建成703个电信宽带站点、548个“卫星模式”站点,实现了村(社区)全覆盖。(郑文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