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如何正确看待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有效化解和预防?本报记者采访了四川广安市委书记王建军代表和北京大学教授姜明安。
问:作为主政一方的地方官员,时刻处于矛盾的最前沿,应当如何看待当前的社会矛盾?
王建军:矛盾不可避免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回避矛盾。有些地方面对社会矛盾习惯采取捂、盖、压的方式,导致矛盾进一步激化,酿成群体性事件。现实一再告诉我们,矛盾不能掩盖,也掩盖不了,必须直面矛盾、化解矛盾。
姜明安:主政者要有正确的认识,有社会矛盾并不意味着社会出了毛病。不能一出现矛盾和冲突就乱了方寸。要注重分析每一个矛盾产生的特殊背景、具体原因,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加以解决,切忌“一刀切”。
问:如何才能真正实现“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化解在萌芽”?
王建军:个别干部工作中缺乏热心、耐心、公心,是矛盾激化的因素之一。近年来,广安积极探索“大调解”机制,2011年,全市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7626件,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乡,大事不出县”。
姜明安:调解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尊重当事人的意愿,避免法律过分的刚性,尽可能兼顾程序公正与实质公正。当然,调解也必须运用适当,且不能取代其他解决社会矛盾的方式和途径,否则可能损害法治。
问: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还会冒出来。从源头预防矛盾产生,还有哪些工作要做?
王建军: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要变“为民作主”为“由民作主”。作决策、抓工作,必须倾听民声、尊重民意,致力于改善民生。真正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所需,真正让群众做主人、拿主意,才能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从源头上预防矛盾的产生。
姜明安:执政者廉洁自律,尊重民意,改善民生,是防止社会冲突最有效的方法。在这个基础上调整和平衡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方能构建和谐社会。